中华马氏研究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6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文地址:韩非的故事——死于偶像和同学之手作者:南溟伏蝉

[复制链接]

1020

主题

1183

帖子

521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211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4 15:11: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韩非的故事——死于偶像和同学之手作者:南溟伏蝉
     公元前280年,韩非出生在一个王室家族,但不幸的是,这个家族统治的是战国七雄中最弱的韩国。战国后期的兼并战争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强者走向更强,弱者表现出不同形态的衰弱。韩非在王室环境中茁壮成长,在许多方面表现出超群的天赋,它的文笔和思辨能力无人能出其右,但却患有口吃,讲起话来很吃力。韩非具有成为学者的一切先天优势,但他却无意成为一名专业学者,他是王室后代,身上流淌着王家血液,改造现实世界才是他应该做的。由于出身问题和韩国的政治传统,韩非无法直接从事现实政治,他只能尽自己所能为自己将来能够从事现实政治做准备,韩非做得很用心。他利用自己地位上的优势观察韩国的政治运作,也留心其余六国的政治情况,他做了很多思考,但只是点点滴滴,还么有形成后来的体系,所以他迫切需要一位名师的指点。
  
  当时,声明远播的学术大师荀子先生从公职退休之后,在楚国的兰陵开班讲学,四方学子慕名而去,韩非也加入到了求学者的行列。在求学期间,韩非结识了一名与他同样重量级的同学———李斯。李斯没有韩非的高贵出身,他来此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从政,而他从政的念头又来自于粪坑老鼠的刺激。
  
  荀子的思想体系非常全面,宇宙论、人性论、道德观、知识论、教育观、文学、政治学、经济学、逻辑学等各个方面,他是儒家八派中的一派的创始人。虽然身为儒家,但荀子思想中已经包含了法家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人性本恶”。以后韩非就是从这点出发,融合商鞅、申不害的法家学说将法家思想推向顶峰。
  
  若干年后,韩非学成,告别恩师踏上了回国的道路。虽然韩非思想上已经透彻多了,但现实仍然不买他的账,每天的日子过得很抑郁。韩非身上流淌着王室的血脉,决定了他只能为韩国效劳,他与韩王安之间的关系又决定了他无法得到重用。国君的位置本来是属于韩非的,只是由于他的父亲不争气,本来占据正统的王位继承权却在一场宫廷斗争中将王位输给了弟弟,也就是现在韩王安的爷爷。韩王安从他的父亲那里得知排斥韩非的必要性,总是有意地将韩非排斥到核心决策圈,究其原因,无怪乎韩非的才干和正统地位所造成的威胁。朝廷不理韩非,但是韩非却以兴复韩国为己任,数次上书力陈得失,疾言改革,但韩王总是毫无反应,韩国的政治在“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的恶性循环中越陷越深。韩非深知当途之士与法术之士不可同朝共事,但他无法改变这种现实。眼见韩王身边尽是浮夸谄媚之徒而力不能禁,韩非只能退而著述,文章憎达运,于是便有了洞见深远的《五蠹》、《孤愤》、《说难》、《扬权》等名篇。此时韩非的思想已经臻于澄明。
  
  秦王读了韩非的《五蠹》、《孤愤》之后被深深吸引,总是为他的形象魂牵梦绕,曾言:如果寡人能与韩非交游,死而无憾!”秦王的风格一向是说得出,做得出。现代的粉丝想见偶像就得花钱卖门票,还得早早地等着,奋不顾身地挤,而秦王却可以将偶像请到自己的地盘,谁让秦强而韩弱呢。
    
    公元前234年,秦王嬴政发动了偶像之战,一支精锐的秦国部队去问候韩国的边境。大军压境,韩国的君臣照例是先哆嗦,哆嗦之后马上想到了割地,但此次秦国表示不要土地和城池,把韩非献出来即可。韩国君臣千恩万谢,不就是要韩非么?咱这里有一个,快把他找出来送给秦国。
    
    韩非之于韩王安有之亦可,无之亦可。韩王安准备送人免灾,而咱们的韩大才子却依然痴心不改,还想着为国出力,入秦说服秦王放弃侵韩呢。
    
    这是韩非第一次参与实际政治,在这之前他只是一名纯粹的政治学者,权力专家,在理论上精通权力运作的整个过程。可是实际政治会买韩非的帐么?让我们将镜头随着韩非见证他在秦国的种种表现。
    
    韩非一到秦国就发挥他的特长,给秦国写了一封书信,也就是被后人称为《存韩》的那篇。在信中,韩非将韩国描绘成秦国的标准仆从国,出则为遮蔽,入则为枕席,为了秦国的利益竟干一些出力不讨好的事情,韩非竭尽全力使秦王相信秦国的最大敌人是赵国。说了这些后,韩非得出的结论是秦国留着韩国有百利而无一害,不如领着韩国一起对对付赵国,待击败赵国之后,天下自然就是秦国的天下。
    
    先不说韩非的出发点是什么。他的逻辑正是张仪当年所奉行的“外连横而斗诸侯”理论的翻版,并没有什么新意,所不同者是文采斐然,行文流畅,能让读者获得审美上的享受。历史发展到今天,秦国与六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事实早已经证明张仪的那套理论过时,取而代之是范雎的“远交近攻”理论。韩非的这封书信降低了自己在秦王心目中的地位,本来秦王想让韩非就如何加强君权,驾驭臣下等方面发表意见,没想到韩非却带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大谈他并不精通的战争策略。
    
    韩非受人以柄,自然就会有人来拆台。但整个秦国有能力拆韩非台的人实在找不出几个。不错,韩非的策略隐藏着危险,但危险的用心表面却包装着动听的语言与迷人的道理,在这样的文字面前,很多人都有种感觉:总觉得有点不对头,但就是不知道该如何反驳。足见“辨足以饰非”的牛皮不是吹的,韩非之谓也!
    
    俗话说“好汉也怕老街坊”。是说不管好汉日后如何包装,总是躲不过老街坊的眼睛,因为老街坊最了解好汉的底细。汉高祖英明绝伦的形象在老街坊的嘴里不过是“你身须姓刘,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耽几杯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 “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只通刘三谁肯把你揪扯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
  当秦国所有大臣沉默的时候,李斯作出了反应。韩非、李斯两人有同窗之谊,当年俱在荀子那里受教。虽然李斯自叹不如韩非之才,但对老同学的行文套路却知道的不少。况且李斯自叹不如的是韩非在法学方面的造诣,而不在战争策略。李斯一眼就看出了韩非在《存韩》中玩弄的障眼法。
    
    有人要说了,那道理明晰,文辞流畅的《存韩》怎么会有障眼法呢?先让我们做个脑筋急转弯。说:李张家与小王家的楼房正好相对,相距二十米。此时小张的手中只有手电筒、纸张、放大镜、手绢、直尺这几件物品,请问小张用什么办法可以尽快联系上小王?注意,此时小张手边没有电话,也没有手机,也上不了网。很多人在面对这个脑筋急转弯都会从手电筒、纸张、放大镜、手绢、直尺上做文章。其实答案是:小张打开窗口对准小王家大喊。这个急转弯的难处在于巧妙地转移了人们的注意力。这也是韩非在《存韩》篇中使用的障眼法。君不见韩非开篇就先入为主的认定韩国一直是秦国忠贞不二的仆从国,然后用大量篇幅以此为前提推导出保存韩国对秦国的好处。这正是韩非的狡猾之处,淡化错误的前提,而加重正确的推理。一般读者将注意力放在了文章的推理,而忽视了那个值得怀疑、一闪而过的前提假设。这也是韩非努力造成的,因为《存韩》的推理部分无懈可击。
    
    李斯所做的便是直接质疑韩非的前提。李斯也给秦王上了一封书信,在信中李斯通过对以往秦韩关系的考察,认为韩国并不是秦国忠贞不二的仆从国,而是秦国的心腹之患,韩国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将秦国的祸水引向其他国家,韩国偶尔追随秦国也是为了避免灾难,贪图好处。既然前提被李斯扳倒,随后的结论就不攻自破了。最后李斯得出了与韩非截然相反的结论:存韩误国,擒韩必然。
    
    李斯深知韩非在语言、逻辑、概念方面的行家,韩非马上就能再写一封书信进行再反击,如果这样没完没了的辩论下去,最后必然会成为文字上的绕圈,事情的真相反倒被掩埋。所以,李斯又向秦王提议用事实来证明韩非所言的虚假。实施具体行动正是李斯的长处。
    
    于是李斯亲自来到韩国,通过韩王的手下人转达了秦王的问候,并向韩王提议秦韩两国结成联盟共同对付赵国。果然不出李斯所料,韩王的表现与韩非的描述文不对实,此时的韩王正在与赵国密谋联合图秦,对秦国派来的高官刻意回避,为的是消除赵国的戒心。李斯数次求见都吃了闭门羹,最后只好上书一封,书中的内容正是李斯版的“《存韩》”。除了表达形式不同之外,所持观点与韩非的《存韩》一般不二,这封书信照样如泥牛入海。李斯只好满意地回到秦国。
    
    李斯这一招绝对够狠,正是用韩非的手打了韩非的脸。至此,韩非在《存韩》中编织的美丽谎言彻底破灭了。韩非一厢情愿地在为国出力,但失去了韩王的支持,很快就在老同学的揭发下露出了马脚。这只是韩非犯得第一个错误,造成的结果是秦王对韩非的好感大打折扣。
    
    李斯回秦的同时,以赵国为主,韩国、魏国、楚国为辅的合纵运动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秦王得到消息后,召集六十多位宾客、大臣商量对策。秦王道:“四国为一,将以图秦,秦国内政未稳,军民疲于沙场,为之奈何?”群臣无言以对。外客姚贾答道:“臣愿出使四国,为大王扰乱四国的攻秦计划。”秦王见有人为自己分忧,好不器重,一出手便是上百辆车,上千斤黄金,并送给姚贾一套自己的衣服、帽子、佩剑。姚贾穿着一身极品装备,拉着千两黄金上路了。姚贾到了关外,马上发挥他强项,四处挑拨离间,挥金洒银,四国的主战派人士在金子的腐蚀作用下都软下了脊梁,最后合纵抗秦之事不了了之。
  姚贾得胜归来,受到秦王的热烈欢迎。秦王当众赐给姚贾千户封地,并拜为上卿。秦国的人才就是韩国的敌人,在爱国心的驱使下,韩非本能地想到了中伤姚贾。韩非的学说中有很多种小人模式,韩非很快就从中找到了适合姚贾的一款。
    
    于是韩非对秦王道:“观当今天下形势,一秦独大,六国皆弱。韩、赵、楚、魏四国虽有心合纵抗秦,但皆已大伤元气,有其心而无气力。就算秦国不作反应,他们也不一定能打来。姚贾明乎于此,却代表着秦国的意志,携带着重金厚礼外出活动,名为瓦解敌人,实则自托于诸侯,以求两面讨好。况且姚贾的出身大有问题,他是魏国大梁城看门人的后代,由于有偷鸡摸狗的爱好为魏国所不容,后来在赵国谋得一官半职,但又因玩忽职守被赵国驱逐。大王与一个看门人的后代、偷鸡摸狗爱好者、玩忽职守的逐臣共商国是,岂不有辱秦国的尊严与诸位大臣的脸面。”
    
    嬴政听完后,把姚贾找来,问道:“听说你拿着我的金子出去结交诸侯,有这档子事么?”姚贾道:“是啊!”嬴政脸色一变,愠怒道:“那你还有什么脸面来见寡人?”姚贾道:“一个人的信誉就是他的招牌。曾参孝敬母亲,使得天下母亲都愿意以曾参为子;伍子胥忠于君主,使得天下君主都愿意以伍子胥为臣;东瀛女子温顺可人,使得天下人都愿意以东瀛女子为妻。现在我姚贾对大王一片忠心,而大王却视而不见,我不结好四国,更待何为?假如我对大王不忠,四国君主又怎么敢任用我?如果大王听信某些人别有用心的谗言,失去的将是一名忠于大王的大臣。”
    
    嬴政继续问道:“听说你是看门人的后代,又曾在魏国为盗,还被赵国驱逐过?”姚贾道:“是的。但历史上不少名臣有不光彩的出身。周朝的开国头号功臣太公望曾经是齐国有名的怕老婆,在朝歌是个不入流的屠夫,到了子良又是个失败的小公务员,这样的一个生活中的loser,文王用之却推翻了商的统治;管仲曾经是一个不起眼的买卖人,在南阳忍辱偷生,到了鲁国又沦为阶下囚,桓公用之,却称霸天下,九合诸侯;百里悉曾经是虞国的流浪者,在奴隶市场上的价格是五张羊皮,秦穆公用之而独霸西戎。晋文公任用中山国的强盗,才有了城濮之战中的胜利。英名的君主任用人才向来是英雄不闻出处,不会因不显赫的身世,不光彩的早期经历而无视一个人的价值,所要考察的是能否为我所用。如果于国有用,大可不必去听那些自外界的毁谤;名声再好,如果无功于秦,也不应该得到赏赐。”
    
    姚贾不是一个人在作战,在他的身后有秦国的两大政策在保驾护航。其一,姚贾用金子去轰炸四国诸侯,正是嬴政的授意,也是尉缭与李斯制定的对外政策中的一种。政策制定之初,不可能没有严密的论证,岂是韩非只言片语,莫须有的攻讦就能推翻了的?其二,秦国自从秦孝公以来便形成了英雄不问出路,不唯德、不唯名、有才必用,有功必赏的用人政策,行之数代,深入人心而成传统。韩非攻击的不是姚贾一个人,而是连带了一群人。想想看,商鞅、张仪、范雎、哪个系出名门,哪个不是有过不如意的早期生活,可是就是这些人才促成秦国今天的强盛。韩非以一个名门的后代,誉满乾坤的公子,无功于秦的外客对姚贾所做的中伤,不但没有破坏姚贾的地位,反倒增加了嬴政对自己的反感。就这样,韩非又迈出了走向死亡的第二步。
  
  这时李斯见韩非因中伤自己的战友而遭来嬴政的反感,也趁机落井下石。李斯与韩非本是同学,但李斯却非常不欢迎韩非成为他的同事。同学之于同事,好比知识之于权力,知识因分享而增值,权力因分享而贬值,所以世间多有真挚的同学关系,而绝少真挚的同事关系。同样一个李斯,他可以容忍甚至说欣赏在荀子门下的时候韩非学识比他丰富,见解比他深刻,但却无法容忍同在嬴政驾前韩非比他地位高、权力大。不是人心不古,而是形势比人强。
    
    李斯私下对秦王道:“韩非是韩国王室贵族。现在秦国吞并诸侯已成定局,韩非的血统决定了他终究不会为秦国出力,这是人之常情。以韩非的学识和才干,如果不能为大王所用,久留于秦国而又平安返回,不知道有多少秦国情报会随之而去,必将成为秦国的遗患。韩非来秦有日,无功于秦却数次以文乱法,大王不如依法诛之。”
    
    李斯的话虽然透着阴狠毒辣,但不无道理。秦王表示赞同,不能用之便杀之的命题再一次套在了韩非的头上。于是韩非被关进了秦国的死囚牢里。韩非想不到是他的同学把他送到这里来的。
    
    韩非在死囚牢里,但毕竟还没有死。秦王决定杀韩非,但毕竟还没有杀。这些不确定因素让李斯担心。此时一些成功者的厚黑信条萦绕在李斯的大脑,比如说“夜长梦多,迟则生变”,“斩草除根”,“无毒不丈夫”等等。最后李斯想出了一计杀招。
    
    秦国法律中名文规定的死刑有很多种,比如车裂、腰斩、弃市等。这些死刑要么过于残忍和痛苦,要么要损伤尸体,对仙骨飘飘的韩非的是种失敬。像韩非这样几百年不出的大才子,集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他求学的一生,死也应该带点文化上的色彩,比如当时最流行的投江,即便条件不允许,最起码也得落得个全尸。如果知道必死,每个人都像死得不那么痛苦,不那么难堪一点,这是人之常情,韩非也不例外。李斯正是要从这点上做文章。
    
    有一天,身陷囹圄的韩非从一名下人那里收到一瓶毒药,下人说,是主人李斯让他送来的,秦国死刑残酷,喝完毒药就能在无知无觉中死去。下人还说,区区一瓶毒药,聊表故人寸心,请公子笑纳。韩非听着下人说着动听的话语,看着眼前色香味俱全的毒药,颇有几分感动。好同学啊,在我最需要的时候,给我送来了毒药。韩非阐释权力、解构权力,但并不是权力中人。权力对他一直以来都是静观的客体,从来都没有达到物我为一的境界,所以才会知之而不能行之。而李斯则不同,他是与权力捆绑着一起出生的,生来就是从政的料子,连看老鼠吃屎都能看出权力意志。韩非深知人类趋利避害的天性,明白同利相嫉的道理,也深谙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有许多地方是可以做手脚的。可是面对老同学送来的一瓶毒药就什么都忘了。
  
  在韩非准备吃下毒药,离开这个让他伤心的世界时,也失去了最后一次活命的机会,此时嬴政已经改变了想法,正派人去监牢释放韩非呢。嬴政一时偏信的李斯的话,但静下心来细想的时候却发现李斯也在玩弄用错误的前提进行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错误的结论的把戏。韩非是人才不假,但仅限于学术方面,对秦国并不构成威胁,况且韩非知道秦国再多的机密又能如何,他的朝廷并不信任他,因此嬴政没有必要杀一个无害于秦的偶像。
    
    可是嬴政的使者去监牢释放韩非的时候,韩非已经倒在地上,睡了,永久地睡了,旁边放着老同学关照的毒药。嬴政好不沮丧,但也不怪得李斯,命令是自己下的,李斯为老同学减少痛苦也不能算错,只能心里默默地想着:别了,我的偶像,你的生命虽不在,但精神将永远地照耀着秦国。
    
    其实,韩非本不应该就此放弃生命,他还有一次尝试的机会。只是他在关键时候过于天真。后世的政治斗争中矫诏杀政敌成了常用手段,人们也因而有了防范意识,那就是不要相信任何来自第三方的死刑宣判,李斯的送毒药也算一种。韩非本可以对李斯说,我倒要看看秦王如何杀死偶像,如何对待人才。更或者他还可以装死骗过李斯。可是韩非却对李斯没有怀疑,就差说谢谢了。
    
    这样,韩非迈出了死亡的第三步,也是最后一步。至此,韩非的死亡三部曲已经演完,这一年是公元前233年。韩非丢掉卿卿性命,嬴政误失所爱,李斯却不动声色地做了超级大赢家。可是李斯不光彩的手段却遭来了现世报,赵高在杀死李斯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中间人能够篡改信息的优势,李斯像狗一样被赵高训练成条件反射,死的很惨很窝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昌瑞得文化产业(北京)有限公司---中华马氏研究 ( 京ICP备2020044749号-2 )

GMT+8, 2024-4-29 09:50 , Processed in 0.04961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