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马氏研究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6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追随扶风马氏的足迹转载网

[复制链接]

1020

主题

1183

帖子

521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210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0 07:47: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追随扶风马氏的足迹转载网络 [url=]转载[/url]


  扶风文化

扶风,是汉代三辅之一,是光武帝开发之地,也是马姓发祥之地,孕育了马氏子孙后代优秀杰出人才,涌现出马援、马融、马皇后、马棱、马日磾、马超等一批慷慨悲歌的英雉人物,从而奠定了马姓“扶风堂”祭祀祖宗、祈福免灾,以寄理想,托情感的神圣殿堂

马文化:扶风马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几千年来,“扶风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了丰富的马氏文化。这些看似过去又象是今天的蕴藏的传奇故事让人激动,让人感奋,让人沉思……。之所以扶风马文化的精神支柱,其实质来源于南朝··范晔《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马援鞍不离马,甲不离身,为朝廷建立了不朽功勋。马援不说空话。建武二十四年(48年)于是,六十二岁的马援又领兵远征武陵、五溪蛮夷。建武二十五年(49年)三月,马援受阻于壶头山(今湖南沅陵县城壶头山),水急,船难溯行,天炎溽暑,士卒多疫死,援亦病死於军中,应了马革裹尸的誓言。马援“马革裹尸还”一句名言激励着无数将士保家卫国而驰骋疆场,奋勇杀敌,建立功勋,光宗耀祖;也同样不知有多少军人在它的激励之下舍身赴死、为国捐躯,名垂万代。尤其马援后裔扶风郡王马璘,马英九湖南远祖校尉马成中以及江西永新籍广西布政史马铉等,读汉书至新息侯,传涕泣三复,诵烈祖男儿当死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此列公之夙志,自期待也。”还有许多英雄男儿,马姓子孙在“马革裹尸还”的鞭策下在不同年代为国家战死沙场,青山处处埋忠骨。绛帐文化以施绛帐为代表的绛帐文化,其基本内涵为风趣开朗,达观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展现出他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又懂音乐,善于鼓琴吹笛这使他能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用音乐来开发学生的智慧;他的教育对象非常广泛,弟子来自全国各地,而且他还打破成见,招收了一批女弟子,这是在历史上都很罕见而且大胆的;他的教学方法很有特点,因为弟子多,他不可能一一亲自传授,他创设了助教制度,由弟子以次相传,这样就扩大了受教育的人数和范围。马融知识渊博、魅力四射、光彩照人,是右扶风地域文化中的代表。作为伟大的学者和教育家,马融绛帐授徒的影响十分深远,这件事已升华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象征,成为后世文化人倾慕和赞赏的对象,也成为骚人墨客最喜爱使用的典故之一。铜柱文化援平定交阯(越南)立铜柱为代表铜柱文化,其基本概念是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界线,是国家领土范围的地理界线;是保证一国政治独立、领土完整的最基本的条件。她的铸造是东汉政权妥善处理南边国与国纷争的历史见证。其马总,唐元和年间为安南都护,“于汉所立铜柱之处,以铜一千五百斤特铸二柱,刻书唐德,以继伏波之迹”。该柱经历了自建武二十年(44)至明永乐十三年(1415)漫长岁月;经历了历朝历代的兴衰,见证了交阯人民过去的苦难与辉煌!在漫漫的边防线上,你会看到一些让人仰慕的墓碑和坟茔。许多英雄豪杰长眠在这里,伴随着界碑走过那令人难忘的峥嵘岁月。他们远去了,但他们像一座座永恒的丰碑,矗立在新一代戍边人的心中。马文化、绛帐文化以及铜柱文化在古老的神州大地上铸成为“铜柱堂” 及“绛纱堂”的民俗风情,并逐步形成了以“儒门为本”为内核的扶风文化,就成为“扶风堂”的文化源头的支柱。如今,“扶风堂”这一神圣殿堂,犹如茫茫夜色中的一盏明灯仍然照耀着全体扶风马氏后人前行的道路。它的宗族文化培养出数以万计的开科取士的栋梁之材。我们喜欢这座神圣的殿堂,这里有我们的理想;有我们对未来的呼唤,我爱这座神圣的殿堂----扶风。9 y, H/ F2 b. n2 u( m* M# R

扶风生活轨迹

扶风,古来有之。但是,有古今之分。一者郡府右扶风;一者县府扶风。前者始于汉武帝至于三国魏;后者起源于唐代沿用至今。看扶风马氏始发地是古扶风茂陵县(今兴平市东北);还是宝鸡市扶风县。我们拭目以待:

一、右扶风与扶风县

右扶风:从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更名右扶风至东汉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辖境约当今陕西秦岭以北,15县:槐里、茂陵、平陵、鄠县、武功、美阳、郿县、雍县、杜阳、陈仓、渝麇、汧县、漆县、栒邑、安陵。其中槐里、安陵、平陵、茂陵四县属今咸阳管辖,其冲郿县、武功、陈仓(宝鸡)、渝麋、雍、、美阳、漆、杜阳属今宝鸡市管辖。职掌相当于郡太守。三国魏为扶风郡。相当于今咸阳市一部分和宝鸡市一部分地域管辖。

扶风县:位于陕西省宝鸡市东部湋河流域。西汉时此地为京官右扶风的封地,唐时借汉官名作县名沿用至今。

二、茂陵县与茂陵村

茂陵县: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六月改废丘县为槐里县(陕西兴平市),属右内史。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析槐里县东部于茂乡(今西吴乡窦马村)置茂陵县,同属右扶风。东汉右扶风治由长安迁至槐里县。三国魏改右扶风为扶风郡,槐里县仍为治所。西晋扶风郡改称扶风国,治所由槐里移至郿县(今眉县东北15里)。直属右扶风管辖。

茂陵村:原隶扶风县五泉乡,位于扶风县东南部,现隶属杨凌区五泉镇,位于杨凌区西北。五泉镇境北有茂陵行政村,村境有马超岭,为超屯兵处。又名茂陵山。然而,这里记载的茂陵为一个行政村级别。茂陵村在西汉时隶属于右扶风美阳县。

三、据史籍记载:

1、《后汉书.马援传》载:“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其先赵奢为赵将,号曰马服君,子孙因为氏。武帝时,以吏二千石自邯郸徙焉。曾祖父通,以功封重合侯,坐兄何罗反,被诛,故援再世不显。援三兄况、余、员,并有才能,王莽时皆为二千石。”

2、《 东观汉记 卷十一,传六》记载: (一)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二) 世说新语言语篇 、御览卷二0,远祖徒茂陵成欢里”。

3《后汉书.马援传》载:“是时,公孙述称帝于蜀,嚣使援往观之。援素与述同里闬[《后汉书.公孙述传》载:“字子阳,扶风茂陵人也”],相善,以为既至当握手欢如平生,而述盛陈陛卫,以延援入,交拜礼毕,使出就馆,更为援制都布单衣、交让冠,会百官于宗庙中,立旧交之位。”

4、据东汉时期的行政建制介绍:东汉的一级行政区划为郡、国(王国)、属国都尉;二级区划为县、邑、道、公国,侯国。右扶风:秦、汉、魏、晋、南北朝,大约四百年,基本上是设郡县二级制:右扶风一级行政区划,职掌相当于郡大守。茂陵县为二级区划。右扶风相当于今天北京市和天津市直辖建制,三国魏相当于省市级建制。右扶风治茂陵县二级地方行政建制,即今咸阳兴平市一样地县二级行政建制

5、《扶风县历史沿革》述:扶风县:汉时为美阳县、邰县,属右扶风管辖;三国魏为美阳、武功县治未变,归扶风郡辖领。直至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在武功长宁镇始设扶风县(俗称东扶风),在今县址设川县。太宗贞观元年(627),撤扶风县,贞观八年(634)改川县为扶风县。元时少有变更。之后,沿用之今。

据史籍记载的名人传记,各记载籍贯为某郡某县、某州某县,或某道某县,或某省某县。比如:司马懿(179251)即晋宣帝,字仲达,汉族,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白帝”公孙述,字子阳,人称茂陵公,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人”;彭德怀(1898—1974),原名得华,号石穿,湖南省湘潭人。

纵观马通、马援、马融、马超等籍贯所记载的扶风为右扶风,其县为茂陵县。若二者相比,右扶风是省级地方行政建制,职掌太守;扶风县是县级地方行政建制,职掌县令。若扶风县内有茂陵名,即乡便村。还有右扶风始于汉武帝至三国魏,而扶风县为唐贞观八年(634)改川县为扶风县。沿用之今。两者行政建制名称之间相距几百年。

上述人员,马通、马援、马融、马超所经历年代为西汉、东汉和三国魏。故而他们的居住地全称为右扶风茂陵县成欢里,即今陕西兴平县人


再现扶风盛名


古扶风马氏,在东汉早期,马氏家族已经成为扶风地区人丁兴旺、世代封侯。经过时代的洗礼,一部分马氏迁到了中原地区,以及北方大地;一部分分流南方地区;一部分滞留西安市附近。如今,扶风县(位于咸阳市西85公里)马氏后裔人口仍有近两万人。主要居住地有:扶风县法门镇将军马家村、新店乡西伏波村、南阳乡邢马村、杏林镇马家堡等。扶风县文物古迹颇多,名人辈出。尤其“三马祠”鼎立以来,“三马祠”成就了各朝各代扶风马氏后人仰望与祭拜祖先神圣的地方。近年来,马氏名流及宗亲一波又一波地前往陕西扶风(杨陵)瞻仰宗族圣地,而且吸引海外一大批宗亲遨游扶风马氏祖祠、墓,以及欣赏扶风马氏风情,民俗民风,文物遗产等具有独特意义的东西。尤其2005年马鹤凌率台湾及马来西亚马氏宗亲代表团30多人来扶风寻根祭祖,盛况空前。

马援祠马援祠遗址建于清代,它位于杨陵区五泉镇毕公村。马援祠里供奉着马援、马融马超三位著名历史人物。在马援祠内,立着一块马援故里碑,为康熙三十六年所立功德碑。碑高1.86米,碑首浮雕二龙戏珠图案,碑额印刻篆书皇清二字,碑文记述了马融、马援、马超的生平概况。

马援墓:陕西扶风县城约35公里的伏波村旁,有一座圆锥形夯土堆,高约10米,直径约10米,这便是东汉初年的名将马援墓茔。墓前立有清代所刻汉伏波将军墓碎石一通。

绛纱帐:东汉文学家、经济学家马融才高博洽”,在“东观”闭关十年著书立说,回到家乡后设帐授徒,后世的人们把马融讲学的地方称为绛帐台,扶风县绛帐镇即因他而得名,并从汉代延续至今。”

马超岭:五泉镇境北有茂陵行政村,村境有马超岭,为超屯兵处。又名茂陵山。

扶风古迹古物


马超岭:据《三国志》记载:“马超(176-222)字孟起,(右)扶风茂陵人也。马超十七岁从军,起初随父亲马腾在西凉为一方军阀,十九岁随父亲驻军郿县(即距今郿县东北15公里)一年。”三十二岁代替父马腾统领部队,屯于槐里。由此,推算当年马超岭(茂陵山)的确是马超练兵的地方;还有马超坡(位于县城南坡上),俗名“马超胡同”也确认此地名成立。

扶风县马氏族谱,即《西秦马氏宗谱》修于明朝。由于年代久远,在某一事件中,一不小心,致使原谱被烧。现存的为山西林县青龙村马声达家保管的旧谱的复印件。从这部族谱名称为“西秦”,亦可称为陕西马氏宗谱》。其祖先则捧为马援,籍贯,其道西秦,其府风翔,其县扶风。意味着马援籍贯为西秦道风翔府扶风县人,即今陕西省扶风县人。我们了解和分析西秦、风翔府、和扶风县的历史沿革,以及马援所涉及的年代和居住的地址。

西秦起始陕西在西周初得名。当时周、召二公以陕原(今河南省陕县西南)为界分而治之。陕原以东由周公治理,称"陕东";陕原以西由召公治理,称"陕西"。又因陕西在春秋战国时为秦国治地,故又简称"",也称“西秦”。 陕西省自清朝始设至今。

风翔府起始:唐肃宗至德元年(756),由扶风郡改为凤翔郡,不久又改为凤翔府至清。

扶风县起始;上已呈述。

西秦马氏宗谱》在明朝完工,因陕西省名还未出现,故称西秦,族谱称西秦马氏宗谱》。可是它记载内容,马援为西秦风翔府扶风县人。可是明知马援东汉光武帝时封伏波大将军新息侯,谥忠成侯,是东汉时期的故事。可是东汉时还没有什么风翔府,什么扶风县。马援能称风翔府扶风县人吗?即使在明朝时修族谱,为啥又不注明马援原为右扶风茂陵县人,今为西秦扶风县人呢?故而证明西秦马氏宗谱》记载马援籍贯有出入。西秦马氏宗谱》以马援为始祖,可是东汉马援至明时马明杰的家族世系能否衔接上。正如湖南《湖田马氏族谱》尊马援为远祖,而湖田马氏源自江西溪冈马氏,溪冈在明成化七年修的始谱以宋末马子仪为一世祖,从首谱至清乾隆三十七年的重修谱,谱中一字未言及溪冈氏族肇自马援为远祖,只不过在一篇“传”中偶尔记载一笔族源来自于扶风。似乎“西秦马氏”也和“湖田马氏”一样的心情把名人拿入自己的旗下作为荣耀,是否来抬高自己的声势呢?

马援祠:马援祠座落在扶风县城南飞凤山(扬陵区五泉镇毕公村内)。据旧志载:为宋·元佑六年(1091)建汉伏波将军祠,专祀马援。清·康熙五十七年,知县丁腹松重修马援祠时,增马融、马超,改为“三马祠”。 在马援祠内,立着一块马援故里碑,为康熙三十六年所立功德碑。碑高1.86米,碑首浮雕二龙戏珠图案,碑额印刻篆书皇清二字,碑文记述了马援、马融、马超的生平概况。《后汉书.马援传》载;“永平十七年(74),援夫人卒,乃更修封树,起祠堂。”在马援殁二十六年后才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建马援祠,以作祭祀与纪念。宋元佑六年(1091)始建马援祠与永平十七年(74)始建马援祠迟于一千一百多年。因此,在扶风县城南飞凤山的马援祠是不是原址,是不是马氏后人为怀念祖先的丰功伟绩,弘扬扶风马氏历史文化,在扶风马氏新的栖息地建祠堂,以作永远神圣之堂来祭祀与拜谒呢?马援墓:马援墓座落在扶风县城西七里伏波村北西宝公路旁。对马援的安葬之事,《后汉书·马援传》是这样记的:“援妻孥惶惧,不敢以丧还旧茔,裁买城西数亩地,槁葬而已。宾客故人莫敢吊会。严(马援侄)与援妻、子,草索相连,诣阙请罪。帝乃出(梁)松书以示之,方知所坐。上书诉冤,前后六上,辞甚哀切,然后得葬……永平初(58年),援女立为皇后。永平十七年(74),援夫人卒,乃更修封树,起祠堂。”范晔的《后汉书。马援传》是叙史性的著作,它着重于记载马援的生平以及一生中的重大事件。尤其是死后蒙冤与勉强平反的过程。安葬,只是作为人生的句号来画圆的。范晔的记述只为马援最终勉强平反负责,是墓葬洛阳;还是墓葬在祖坟地,完全不会为墓在何处,负真假确认之责。如今,悠悠两千年过去,在典籍考古中钩沉出的马援墓陕西扶风县城约35公里的伏波村旁,有一座圆锥形夯土堆,高约10米,直径约l0米,墓前立有清代所刻汉伏波将军墓碎石一通这便是东汉初年的名将马援墓茔吗?遗骨及遗物在土堆下面吗?据古籍记载认证推断,此处不是洛阳,也不是茂陵县成欢里的祖茔处,为何又在扶风县出现马援墓地呢?这又是一座纪念马援而筑造的衣冠冢,使之流芳百世,亦未可知。现扶风县(扬陵)马氏是何时由古茂陵县(今陕西兴平县)迁入,是否是马援在公元28年投身于东汉,并在上林苑(长安、咸阳、周至、户县、蓝田)屯田四年时,其族人徒于此地呢?乃至于其他原故流寓于扶风县而故有扶风马氏呢?有待考证。

企盼扶风盛典


前三届马氏恳请大会在东南亚召开,并取得丰硕成果。会中,宗亲联谊,其乐融融,以声名洋溢于五湖四海;笫四届马氏恳请大会于宋丞相马廷鸾家乡隆重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近千名马氏后裔聚集在乐平寻根祭祖,研讨马氏文化,共叙血脉亲情,开展经贸交流;以“寻根、联谊、合作、发展”为主题的第五届世界马氏恳亲大会,将于2008年9月19日至21日在河北省邯郸县暨中华汉族马氏祖源地举办。第六届恳请大会又移出海外举办。若笫七届恳请大会若于昔年《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繁华的场景下举行马氏恳请大会。云集,商榷,祭祀,省墓,拍照,别有一番风味,堪以告慰,向往祖先故土—-扶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昌瑞得文化产业(北京)有限公司---中华马氏研究 ( 京ICP备2020044749号-2 )

GMT+8, 2024-4-29 08:00 , Processed in 0.05806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