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马氏研究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1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绥州抚院马保信 绥德清代名臣马如龙 马静章

[复制链接]

1020

主题

1183

帖子

521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210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 06:28: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绥州抚院马保信

绥德清代名臣马如龙
马静章
明洪武年中,绥德抚院马氏始祖马荣,从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来绥德任职。从一世到四世,世代武职,可人单势薄。五世、六世弃武转文,修身先行。到七世,有马文登、马文科、马文德等六人接连出生。八世、九世继续修身养性,积德行善。到了十世,出了一代英才马如龙、马犹龙、马仲融、马复融、马九等,而后名人叠出、子孙延绵、既富且贵、名冠桑梓。逐渐成为当地的旺族大户。
清朝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因族人中出了一代名臣马如龙,官至正一品,皇清诰授光禄大夫巡抚江西都察院右副都察史。后人为纪念他,便从“巡抚江西”中抽一个“抚”字,又从“都察院右副都御使”中抽一个“院”字,然后“合二为一”,统称马如龙为“马抚院”,族人为了和绥德的其他马氏区别开来,自称为“抚院马家”,成为一个独立的家族,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马如龙何许人也?从《清史稿》、《墓志铭》《绥德抚院马氏家谱》等文献、史料中获悉:他是抚院马氏十世先祖,于明天聪七年(公元1627年)生于家乡——今绥德县四十里铺镇南沟村前渠条。字见五,幼即聪慧乖巧,性格豪爽,喜习兵书战策,尤擅诗词访文章,更会处世作人,所以深得师长器重。
“贵人必有贵相,奇人自有奇处”。时至今日,在绥德县城的老年人提起马抚院,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至今还流传着一辈一辈口传心记下来的好多传奇的故事:
马如龙虽出生在四十里铺镇南沟村的前渠条,但从小就在三十寨村上私塾,两村相距少说也有5华里。那时既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也没有大人接送,马如龙和其他孩子一样,往返都是独自一人步行。白天还好说,而晚上路上行人很少,还有“鬼火”闪烁,连大人也胆怯害怕,不要说一个娃娃了。大家觉得不解,难道他不害怕吗?有好事者,就偷偷跟在他后边,想看个究竟。不想到一个叫“滑石壳”的地方,出来四个“小鬼”,头顶四盏明灯,一路把他抬送回家。
    从南沟到三十寨,一路山大沟深,道路崎岖,上面是悬崖陡壁,下面河水潺潺,半路上有一陡峭石畔,怪石嶙峋,上凸下凹,成一石庵,常有滑石坠落路上,过往行人视为“鬼门关”,无不胆颤心惊。自从马如龙走这条路后,滑石从未坠落,村民们称奇,说他洪福齐天,有山神保佑,从此人们可以放心在石庵下避雨休息,故改名为滑石壳。
    马如龙青年时代,一度怀才不遇,因科举考试失利,而情绪低落,于是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一天晚上,他来到南沟庙里,欲寻短见,但又下不了手。经过一晚思想斗争,理智终于战胜了消沉,绝望中看到了希望,并在神前发誓一定要考取功名,上光祖宗,下佑子孙。于是兴冲冲地往家走去,路遇乡人问他这么早到哪里去了?他没好气地回答:上吊。乡人大为惊异,“怎么没死呢?”答曰:“我上吊一晚就是死不了”。从此马如龙“吊而不死”的故事传遍乡里,都说“此人日后必大福大贵”。
    那时学校的卫生,都是同学们轮流值日打扫。每次轮马如龙当值,便会有狂风骤起,将学校的尘土杂物吹得一干二净,同学们都感到奇怪。一天,又轮马如龙当值,只见他站在院中挺胸抬头,一边张开双臂仰望天空,一边大声呼唤:“来一股清风”“。说来也巧,话语刚落,忽有一股清风袭来,把该扫的地方都吹的干干净净,如同刚扫过一般,师生无不感到惊奇地说“如龙真神人也”。
    一次在晨课间,马如龙信手在地上写道:“土地土地,只有三分神气。今不神气,罚你云南、贵州扫地。巳时去,午时归,如若不去,砍头落地”。土地接到指令后,十分为难,因时间短迫,路途遥远,无论如何也完不成任务。无奈只得给午休的老师托梦求饶,老师从梦中惊醒,责问如龙,如龙如实承认。老师要求如龙立即写了撤免律令:“土地土地,免你扫地,浑身无罪”。无意中引起的一场风波才得以平息。
    不难看出以上传说故事,不过是人们的杜撰而已,不足为信。其用意无非是欲借鬼神之事,把他“神化”,以资证明他从小就有许多超过常人的能耐,而为以后的行为作铺垫。
    据《墓志铭》记载,他“生而孤”,意为从小失去父亲是个孤儿,由伯父光稷抚养成人,以后一直视伯父如父。读书不事章句,慷慨而有大略;家虽贫穷,但非己之物不取。在读书期间,一次在赴榆林途中,道得遗金四百两,义不忍取,守候到主人来寻,悉以还之。表现了他从小就有重义轻财,拾金不昧的高尚品格。及长,胸怀大志,腹谋深远,胸藏诗书万卷,口若开闸放水。每问,即对答如流;每试,即平步青云。于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45岁时在乡试中得中举人。从此云路初登,步入仕途,开始了他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治生涯,成为忠节公叶映榴的得意门生。
    十四年(公元1675年),陕北提督王辅臣叛变,依驸吴三桂反清,派副将朱龙攻占了神木、绥德等州县 。在此风起云涌、战火再起的危急关头,马如龙审时度势、沉着冷静、招募壮丁,修筑青阳山寨,组织乡勇,添置武器,叛军一到他便掩护群众转移,并瞅时间,给予武力打击。从而,保证了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当清廷命令将军毕力克图,率山西兵支援榆林到达绥德时,便率领乡勇打先锋,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乡勇们在他的影响下,一个个奋不顾身,英勇杀敌,终于打败了叛军,收复了绥德。毕力克图遂命他主管州事,他却以“不宜就地当官”而谢绝任命。
    十六年(公元 1677年)清廷正式任命他为直隶滦州(今河北滦县)知州。此地民风剽悍,且匪盗横行;官吏腐败,而冤案成堆。他上任后,严厉打击地方豪强、镇压匪患、平反冤假错案。一时间匪盗匿迹,地方清平,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繁荣昌盛,深获百姓称赞,也得上司青睐,都颂扬他“真神人也”。
    十九年(公元1680年)朝廷认为他“善察民间隐蕴土地,能体察农民疾苦”,入朝任户部原外郎,主管全国的土地、户籍。他下令重新丈量土地,从此土地面积增加,赋税幅额上升,朝野上下,一片欢声;后升任刑部郎中,主管浙江北新关税务。(清代户部重要税关),马如龙一到任,便大刀阔斧革除旧弊,倡立新风,一时间关卡气象焕然一新、商旅行人无不称道。在其任满离职之时值严冬,他下令放松关禁,除盘查之外,不收一文钱,于是歌颂之声四起。
    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升任杭州知府。时民众常入军营借贷,到期无力偿还者,则以子女抵押,后被没收为奴。他到任后认为这种情况与军民双方有百害而无一利,令其父母持借据领人,所欠款额一律由官府代为偿还。一天之内,为奴的百姓子弟全部遣散,一个不留。
    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六次南巡杭州,物资供应,人员食宿、安全保卫等后勤工作全部由他负责,做到了既使皇帝高兴,又不轻易扰民,所以备受宠幸。认为他谨慎而有才干,精明而多谋略,可堪重用。
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升任浙江布政使,专管全省的民政、财政、田土、户籍等。上任伊始即以严厉手段扫平了海盗潘三为首的叛乱集团,斩首头目六人。受牵连的七十余人一律赦免不予追求。西兴(今杭州市滨江区西兴镇)的民用渡般,违章超载,造成遇风而翻,死伤多人的惨剧。以此为鉴,马如龙下令今后每船最多不得超过30人,严禁超载,违者重罚,绝不姑息,更不赦免。从此,杜绝了悲剧的发生,保证了人民生命的安全,同时规定下级不准给上级送礼,并首先从自己做起。
    这一年的夏秋之交,浙江绍兴发生水灾,公私财产大部分赴之东流,国库仓禀已无粮救济灾民。马如龙便给附近十一郡县发函求助,先后筹措粮食二万余石,并挨门逐户发放到百姓手中,帮助群众渡过难关。
    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皇帝念其宅心仁厚,凡事能分轻重缓急,办事有章法,行为多检点,特升他为江西巡抚,到任后,他不循常规,敢想敢干,与时俱进,亦柔亦刚,令州县广集米粮,以防灾荒,整顿地方仓禀,春天将存米外借,秋收归还,各州县广建书院,培养各方面的人才,严禁溺杀女婴,在辖区内外,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马如龙赴白鹿洞书院课士、评卷,并引《苏湖教法》于此,聘请熊飞谓、蔡篙生等名士为书院堂长,使这座古老的书院,名声鹊起,更上一层楼,并多次上书朝廷,免除收取粮饷转运途中的损耗。化解了当时尖锐的官民冲突。
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法国传教士习圣学进入中国,先在广州学习中国语言,然后到江西传教,并在九江购买土地房屋作为教堂,遭到当地官吏的阻挠。习圣学不服,遂级申诉上告,最后官司一直打到巡抚衙门。马如龙根据1692年朝廷颁布的《宽容敕令》,而允许其在一定范围的自由活动,并就此事的起因结果和今后对待外国人的方针政策及利弊关系上奏朝廷,获得批准,由此不难看出马如龙的心胸开阔,思谋深远的战略眼光。
    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春天,马如龙趁巡查河南的机会,奉旨觐见皇帝,康熙对他一再表彰有嘉,勉厉再三,并亲书“老成清望”匾额,以示嘉奖。其时,淮扬等地连年灾荒,皇上命他去救济。他认为江西连年丰收,理应伸出援助之手,帮助邻里渡过难关。于是倡议各州、县捐出大米10万石,并派人送到灾区百姓的手里。淮扬百姓,除歌颂皇恩浩荡外,也不望他的救命之恩。在马如龙担任杭州知府时,因平反冤狱与原判官产生隔阂。后来当事人突遇祸事身亡,家属有事请他出现协助解决。待事情摆平后,其家属携千两银子以谢。他不但拒收而且大加斥责,清廉之风一时传为佳话。
    马如龙出身贫寒,生活简朴,既无声色犬马之好,也无吃喝玩乐之习。从不铺张浪费,更不追求享受,而是省吃俭用、缩衣节食,把节省下的俸禄,接济亲友,救济民众,热心公益。家乡的孔庙年久失修、残破不堪,他慷慨解囊,自掏腰包,一人承担了所有维修费用,为家乡做了一件功德千秋的大好事,至今传为佳话。
    随着日月的交替、年龄的增加。马如龙渐感年老体弱、心力不支,曾多次恳请告老还乡、颐养天年。但每次都被朝廷安慰留任。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十二月,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在职任上,享受七十五岁。并于四十一年(公元1072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葬于今绥德县张家砭乡邢家源天相山上。清圣祖康熙皇帝亲赐祭葬碑文:
    谕祭巡抚江西等处地方、兼理军务、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四级马如龙灵曰:鞠躬尽瘁,臣子之芳踪。赐恤报勤,国家之盛典。尔马姓能称:职服官久,著有勤劳,方异遐龄,忽闻长逝,朕用悼焉,特颁祭奠幽魂,呜呼!宏赐重垆。庶沐匪躬之报,名垂信史,聿不朽之荣。如龙有知。尚克歆享。钦此。维
    康熙四十一年岁次壬午八月,庚辰朔越三日壬午
    并亲书“绩著西江”匾额以赠。
    其祖上及夫人、子女等,原有功名者加官进级,原无功名者赠以封号。曾祖文科、祖得禄,皆以公贵,赠如公官;曾祖母陈氏,祖母刘氏、任氏,母马氏,皆赠一品太夫人。原配夫人刘氏,赠一品夫人,继配刘氏,封一品夫人。长子马益科奉乡试中举人,次子马豫乡试中进士,都已入仕途,食禄皇恩,女儿五人,孙女一人,都从嫁名门旺族。孙子国鑑、国镇,都是太学生,前途无量也。以后,子孙延绵、既富且贵;福禄昌盛,百世兴隆。
绥州抚院马保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昌瑞得文化产业(北京)有限公司---中华马氏研究 ( 京ICP备2020044749号-2 )

GMT+8, 2024-4-29 03:01 , Processed in 0.05506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