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马氏研究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0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市巷与马氏家族 ◇李建友

[复制链接]

1020

主题

1183

帖子

521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216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10:24: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市巷与马氏家族




  ◇李建友
市巷与马氏家族 ◇李建友
市巷与马氏家族




  ◇李建友



  近日,笔者从《内江风物咏丛》一书中得知,马家巷就是今天的蛋市巷。马家巷在清同治版《内江县志》中就已入街道名录了,笔者曾在此居住二三十年,该巷中段的马家院子与巷名有关,给笔者留下很深的印象。

  马家院子里的马氏家族于明初入川抵内江,最先居住在城西丛林铺一带。由于科举兴盛,迅速成为内江八大望族之一。从现存的马氏族联中,我们可以读出一些繁衍过程中的信息:“三然两阶彪名青史,二科连捷雁塔永芳。”“三然”,指明成化进士马自然及弟马溥然、马炳然;“二阶”,指的是马升阶、马进阶。“二科连捷”,应指马氏彦卿、应卿、鲁卿及鸣銮、鸣毂在会试中连传捷报之事。至明末,马氏族人共中进士6人、举人13人,且仕途畅达、兼通文学诗词,如,马升阶著有《宜山集略》等多部著作;马溥然有一首名为《西林眺望》的诗:“临江岛屿翠玲珑,幽经萦纡鸟通道。隔岸楼台疑唇市,满天花雨识龙宫”流传于世。作者当时站在西林山上所想象的“满天花雨似龙宫”,正是今日内江城的景象,但诗人未想到的是,“临江岛屿”已被一湖清水淹没,成为更加迷人的甜城湖了。

  明代中叶至清初,内江民间流传一首关于科考的民谣:“九马十三高,何梅未见抛;刘赵家家有,张阴列前茅。”解读其文,其意为当时内江八大望族的族人在参加明弘治乙未科考试均有不俗的成绩,实现满堂红,考中进士的马氏有9人、高氏13人;何、梅两姓参考的考生也皆大欢喜,无落榜者;刘赵两姓的成绩也不错;张氏与阴氏学子的名次还很靠前。

  查《明清进士题名碑录》,四川每一科中进士的数额大致在16至20名之间。一个县的考生就将全部名额占去,这本身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更何况一二个姓氏。这事,经口口相传,至清代,引起了一位内江本土文士曾庆昌的注意,经他稹密考证,借助于光绪三十一年主持编纂《内江县志》之机,将此事的考证结果撰写成《九马十三高解》公示于众,以正误谣:“……乃父老相传有一科有‘九马十三高’”之说。岂能一姓能占多数,两姓竟溢其额哉?是不足信矣……因此科马殆第九名,高殆第十三名。故传为九马十三高耳。适高裔孙培修此坊,(注:指在县城南街为马溥然、高公甲弘治乙未科二人合坊,名‘二进士’坊)请余作联刻之,乃拟联曰:“第九名第十三名,佳话流传因误解;同两榜又同一榜,芳标■耀此长存。”

  曾庆昌解开了这道百年因科考而产生谜的谜底:原来,同一科中进士者,内江籍考生占有两名,即第9位马溥然、第13名高公甲。其《马氏族谱》及马氏后裔修建纪念马高二人高中科名的“二进士”坊可为证。

  马氏声誉日渐隆起,成为影响内江的大家族,今日蛋市巷之前身——马家巷的街名,也由此得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昌瑞得文化产业(北京)有限公司---中华马氏研究 ( 京ICP备2020044749号-2 )

GMT+8, 2024-5-4 01:07 , Processed in 0.04718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