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马氏研究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183|回复: 0

正本清源 慎终追远 ——对洪洞迁滕、沛马氏几个问题的质疑和看法 ...

[复制链接]

1020

主题

1183

帖子

520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200
QQ
发表于 2019-5-20 11: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正本清源 慎终追远

——对洪洞迁滕终沛马氏几个问题的质疑和看法
                      马运河
作为华夏马氏的后裔,近年来我比较关注马氏源流、繁衍发展及宗谱续修等问终。为广泛寻求有关马氏的信息,我经常在华夏宗亲网上与各位宗亲交流和探讨对有关问题的看法。因而,也从中发现了不少问题,一直梗结在心。同时,还觉得有些问题已经在误导舆论视听和马氏后人,以致在一些马氏中造成族群不睦甚至分裂,从而使有的马氏谱系混乱,各执一端,自以为是。为了正本清源,还历史于真貌,进而达到慎终追远,我觉得有义务就一些问题予以澄清,以正视听。当然,作为一介乡民,由于文化及认知的局限,也可能对某些事情和问题的认识、看法存有偏见,因而也在此求证和求教于各位宗亲和专家,如有不同看法,可进行商榷和讨论。
最近,我对涉及由山西洪洞迁到山东滕县和江苏沛县马氏的有关问题作了仔细梳理,总的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外部马氏的看法;一是关于本宗本系的几个问题。下面我将逐一加以评说和质疑。
先说来自外部马氏的不同声音和看法。有来自其他马氏的专家、教授和学者认为,山东滕县由晋迁滕马氏怀疑不是扶风马援后裔,而是西汉马宫的后裔。本人虽没多少文化,但也稍懂一点历史,稍知一些古滕历史文化,并且对我马氏的源流也略知一二,特别是对我由晋迁鲁、苏的马氏一族的情况,似乎比一般马氏宗亲了解得还多点。有我族历代宗谱为证:“吾马氏族,于元末由山西洪洞县扶风迁出兄弟四人,长曰大,次曰俊,三曰明,四曰禧。大祖去滕县西马村,俊祖去滕县堌城,明祖居沛县南关一巷,禧祖先居肖县后又迁沛。”后来我对照四支分谱,虽述不尽相同,但在总体上却是一根一脉,并无歧义。但有一点,早年曾颇让族人纠结,就是我族从洪洞迁滕、沛之后的情况均有记载,且谱系分明,脉络清晰、传承有序,但追根溯源,往上推导却出现了断代,接续不上,不知四兄弟的先祖出于何处?属于哪支哪系?但这一缺憾却在几年前得以弥补,族人沛县宗亲曾派人到英山查访。据湖北英山县马氏族谱记载,我们迁滕、沛两地四支的马氏,均属于奢公马服君后裔马援世系。从四十九世柏柃公说起,他共育有三子,长子玠,次子瑢,三子瑒。当年明朝政府把玠公的四子,讳大俊明禧迁滕沛,距今共有六百五十余载。到此,才算接续上,纵向看已是传承有序,不容置疑,并且东平、微山马氏族谱皆有记载。
那么,又何来马宫后裔之说呢?本人性虽愚钝,但也知道,马宫为西汉人,可他的后裔是不是滕地人也不是哪个人说了就算的,而要拿出史证来。我在滕生活几十年,滕地马氏虽多,但多属玠公后裔,并从来没听说过有马宫后裔,而且滕县历代县志和历史典籍也并无此记载。我不知道/持此说的人依据什么,但更令人不解的是,竟还有人褒宫抑援,说马宫曾任过什么官职,似乎他的官职比马援高。各位宗亲,我虽不知他是何动机,同为马氏后人,理应都给予尊重,为何对待两人有褒扬有抑呢?但我却知道,马援虽是马氏一族之英雄,可他至今却被华夏各族人民敬仰,难道这不是最好的例证吗?
还有一个问题,也与此不无关系,就是不尊重历史事实,生拉硬扯地把不于本宗本系的马氏族人纳入自己的族群,以显示本族群人口繁衍旺盛,人多势众。我认为,这是华夏马氏发展中的一股逆流,应引起广大马氏后人的关注,且莫让个别人的阴谋得逞。
接下来,我再说涉及玠公四子始迁后的几个问题。
一是关于玠公之妻,我们始祖奶奶是否来滕的问题。今年清明节堌城村俊公后人为老祖奶奶立了一通碑,此事本是慎终追远之意,但却引起个别支系宗亲的质疑,持否认观点者认为,此事纯属子虚乌有,族谱上根本无此记载,缺乏有力的证据。而坚持有的则认为,四兄弟之母确实来滕,因次子俊、子孙多,并且跟着次子马俊‘照顾孙子生活在一起,居住在堌城,去世后葬在村东南的梨园里,“文革”前尚有坟头留存。后来由于口口相传,本人小时也曾听说过此事,印象中还见过此坟。再一个证据,在四支宗谱中,确有一支族谱记有此事,不过只说是已来山东,但并没有说终年埋在哪里。家人们试想当年移民背景,国家不会只把成年男人捆绑着手迁来到后、再娶妻生子吧?一定是大人老婆孩子一窝端,当年女人是小脚,挑着衣物抱着小的领着大的,我始祖俊公有九子,路上几人今天我们不知道了!始祖奶奶随迁移四子路上孙子众多,爬山涉水、小的哭大的闹其路上艰难程度可想而知。若路上没有始祖奶奶照顾现在家人们与各位宗亲思想想当年的情景吧!我们今天的子孙后裔不应该给我们的始祖奶奶应有的尊重吗 ,?对此事的争议最终没能达成共识,这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
二是关于俊公与岩马庄闫氏为表兄弟之说的问题。对此说也多有歧义,坚持是者依据有二:一个是有闫氏族谱为证,说谱中有此记载。再一个是岩马庄到堌城村中间的山口处曾立有一通碑,专门勒石记载此事(此碑在修店韩公路时被损毁)。同时,由口口相传,说岩马庄的村名就由此而来,只不过后来把“闫”改成了“岩”,并还有表兄弟的故事流传民间。而持不同看法的人则认为,岩马闫氏自金代就有,与迁滕马氏时间相差二、三百年,从时间上说,根本对不上。再就是,即便有闫、马表兄弟之说,恐怕也是后来之说。我个人认为也可能那时人烟稀少那时候的闫马距离堌城太近,老太君遇到闫姓当娘家人对待,也可能发生在俊公身上。究竟怎样的事就更说不清了。总之,对此事并无文字可考,有的仅是口头流传。
三是关于玠公后裔认祖归宗的问题。近几年来,由于网络信息飞速发展,特别是在华夏马氏宗亲网开通之后,一些早年因战乱和灾荒逃到外地他乡的玠公后裔,他们纷纷寻根问祖,通过网络等各种渠道认祖归宗。现在根据我了解的有:
山东费县探沂镇马家尚庄,俊公一支长支飞兴系下八子四世玉德后裔,约八千余人;
江苏徐州柳新镇中镇口,禧公次子马瑚的后裔,约一万余人;
安徽凤阳武店镇,俊公七世孙马忠的后裔,近二万人;
安徽淮南上窑高塘等几个村子和凤阳马道村,俊公七世孙、马怒的后裔,注(怒忠是兄弟)约七、八千人;现高塘马道村有的族人对认祖归宗思想不统一,要继续考证!不是我们俊公后裔不会拉!对我们没有任何意义!
安徽蚌埠孝义,大公系下十
二世马尚礼的后裔,约一万五千余人。
但是,据我所知,目前还有很清楚多支马氏没有认祖归宗,仅我知道的就有:俊公长子飞兴系下七子幼年出事,逃到邳州铁扶山一带失散,至今已五百多年矣!俊公后裔五世祖马朋、马强、马在等,于明正德十年(1516年)因灾荒逃到靠我们家比较近的鱼米之乡的江苏苏北等地,至今却毫无音信。另外,还有在明嘉靖二十九年(1553)至嘉靖三十三(1556)莲续三年大灾荒,因当年黄河下游逐年沙淤沉淀,族人外逃安徽很多人,虽然近年安徽的宗亲很多回家认祖,至今还有没有回归的,如俊公六支林兴系下:八世马忠、马仁、马知,叔兄‘弟三人很年轻同时外迁至今没有音1信。当年逃茺逃难我认为应该是本宗本支结伴去的,已认祖归宗的宗亲,与同时间外岀没有归宗的同宗同支的宗亲应综合考察。江苏宿迁瓦窑的马氏宗亲,我老爷在世时常给我们提起,说从堌城迁到宿迁瓦窑的宗亲,枝繁叶茂,子孙繁衍,成为当地一大望族,早年每到清明节或他们都派人来,有时骑马,有时坐轿,到堌城马氏祖茔地祭祖。有一年看林√的老人还发现,在香炉祭、(特大香炉)祭台上摆着金银祭器和元宝(金酒壶银酒壶各一对、金酒盅只有手指顶大小、一对銀元宝),来的人还在看林老人卞庄家里住了一宿。另据族叔马士葛说,他曾于一九九二年去过瓦窑,联系了当年新沂第一书法家马佑贤老人,商议认祖归宗事宜,对方已认可为俊公后裔,认为他们的宿迁一世祖世系与我们逃荒迀移的先人正好衔接上,打算认祖归宗。必须宿迁共同一致,但后来因故没能办成,是何原因,因时间已过去许多年,至今只能留下疑问。本人认为苏北马氏宗亲,对照你们的始迁祖真实历史迁移时期,我们俊公系下五世等先辈是因灾荒逃难去的苏北,我们家族过去的人习惯两个名、就是名与字,名和字连接必须有讲究,有连接性。吾族修谱过去也是有个习惯,两个名字名和字分开的,家谱只记载名不记载字。如:我俊祖公七子德兴系下七世公、开基‘字建业,再如六二年续修家谱的主修照荣、字子光,副主修世标、字文题、这举例子说明名与字要有连接性。这只是在序言上表示岀来。假设是否我们的五世公马朋、马强、马在的名字和他们的一世祖是否能在词意上连贯上呢!如加强诚信强调诚信等?願苏北的宗亲考证吧!因我族续修家谱时用名不用字,用字不用名,所以我们家族失散逃难的人,寻找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给回归祖林带来特大困难!但愿网络发达的今天我们的烈祖列宗能看到,我们的各位先人在不远的将来,回归祖宗怀抱。让我们马氏家族如东海之水源远流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昌瑞得文化产业(北京)有限公司---中华马氏研究 ( 京ICP备2020044749号-2 )

GMT+8, 2024-3-29 13:44 , Processed in 0.06278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