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朝马姓名人简介】
作者:劉心長
马援(东汉·建武年间著名将领)
马援(—014-0049),字文渊,西汉·扶风郡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人。战国名将马服君赵奢后裔,精于相马术。新莽·新城大尹(汉中太守),后依附陇西隗嚣,最终归附东汉·光武帝刘秀。在进击西北羌人、北方匈奴、乌桓、南方蛮夷以及交趾(今越南北部地区河内一带)等战争中建立威名。为扶风郡马氏家族祖先,后世出过许多名人。马腾、马超、马均等为其后裔。东汉·建武年间著名将领。
新莽末时期,早年在西北养马,得专家传授,精于相马术,发展了相马法。新莽·地皇末年(公元20-23年)为新城大尹(即汉中太守。新莽改汉中为新城,太守为大尹)。王莽战败,避居凉州。后依附割据陇西的隗嚣,为隗嚣器重,拜绥德将军,参与筹谋。继归光武帝刘秀,参加攻灭隗嚣的战争。
东汉初时期,东汉·建武八年(公元32)闰四月堆米为山谷模型,指划进军路线,坚定刘秀继续亲征隗嚣的决心。建武十一年(35年)任陇西太守,率军3000人击破先零羌于临洮(今甘肃省岷县),斩数百人,收降8000人,获牲畜1万余头。接着以潜师急进和正面佯攻、侧后突袭的战法大破羌人,斩首1000余级。迁徙安置归降羌人,开辟水田,劝其耕牧。建武十二年(36年)率兵4000讨伐陇西诸羌,至氐道(今甘肃省武山县东南),抢占水草地区,使居于山上的羌人难以坚守,不战自溃,招降1万余人。建武十六年(40年)回京,升任虎贲中郎将。建武十七年(41年)拜伏波将军,率军南征镇压交趾(今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北部)征侧、征贰起义,随山开路1000余里,连战皆捷。进军途中,修城理渠,方便越人。因功封新息候。建武二十年秋(44年)班师回京,铸铜马式(良马模型)。时北边有警情,以“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见《后汉书·马援传》)的豪情自请出征,屯兵于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县)。建武二十一年(45年)八月率3000骑兵巡视北边守备。建武二十四年(48年)七月自请进击反汉的“五溪蛮”。次年春率4万余人至临乡(今湖南省桃源县东),杀伤对方2000余人。三月率军至壶头山(今湖南省沅陵县东北)水急,船难溯行;又遇酷暑,士卒多染疫病。
东汉·建武二十五年(49年)因染疫,病死于南征五溪蛮的军中,终年63岁。谥忠成侯,葬扶风县城关镇伏波村。著有《铜马相法》传世。
马腾(东汉·灵帝、献帝年间割据军阀)
马腾(0150-0212),字寿成,东汉·扶风郡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人。伏波将军马援后人,传到马肃时和姜族女结婚,为马肃之子,三国·蜀名将马超之父。其一向以来,忠于汉室,历官参军,军司马,前将军,封为槐里侯。曹操控制朝廷时,东汉·献帝写下了衣带诏,约其和刘备等人起兵讨伐曹操。反曹事件失败后,回到西凉拥兵自重。东汉·灵帝、献帝年间征西将军,地方割据军阀,官 封卫尉。
东汉·灵帝末年,西部边民叛乱,州郡招兵镇压,便应募从军。中平年间(184-188年)任参军,由于身长力大,性格宽和,待人诚恳而因功升至军司马。之后由于当时的朝庭黑暗,民变频频。遂联合韩遂等人叛乱(起义),割据一方,与韩遂结为异姓兄弟。李傕、郭汜等人掌权之际,与韩遂进攻长安不果后,接受招安,被任命为征西将军,屯于郿城。不久手下与韩遂手下发生摩擦,导致两家失和,率兵相互攻打,先是将韩遂打败,韩遂又纠集了一些人马反攻,杀其妻子。于是马韩两家遂成为仇敌,相互攻打。曹(操)袁(绍)相争之际,两家在钟繇、韦端及张既等人的调解和劝说下,又重归于好。都为朝庭效力。于是派长子马超协助钟繇击败郭援、高干等人。转拜前将军。封为槐里侯。长居槐里十数年。在槐里10余年期间“北备胡寇,东备白骑,待贤进士,衿救民命”,使三辅一带在战乱中免受一了段时间的战争骚扰,得到了10余年的安定。三辅一带的人民对其相当爱戴(“三辅皆安爱之”)。汉献帝定都许昌时,受曹操绥抚,为保卫关中立下汗马功劳,入京师封为卫尉,后“自见年老,引入宿卫”。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在发动南征之前,将其招入京做官,掌管京城(今河南省许昌县)宫门职务。因忠于汉室,不愿抗旨,便决定应诏入朝为官,把部队交予儿子马超管理。到京城后,全家却被曹操移到邺城软禁了起来。曹操南征失利后,听说刘备向西发展,准备进攻西部。遂决定先翦除马超等关西势力,让西部巩固后再进攻汉中等地。于是首先将马超逼反,然后师出有名。在渭水与潼关交界处与马超等关西联军展开会战,通过6个月的战斗,最终采用贾诩的离间计将马韩联军打败。马超、韩遂等势力基本上被瓦解。
东汉·献帝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将其及一家100余口人杀害,终年62岁。葬于许昌石梁河畔。
马融(东汉著名儒家学者、经学家)
马融(0079-0166),字季长,东汉·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东北)人,东汉·名将马援从孙。历官校书郎、郎中、议郎、武都和南郡太守等职。俊才善文,尤长于古文经学。设帐授徒,门人常有千人之多,卢植、郑玄都是其门徒。一生注书甚多,注有《孝经》、《论语》、《诗》、《周易》、《三礼》、《尚书》、《列女传》、《老子》、《淮南子》、《离骚》等书,皆已散佚,清人编的《玉函山房丛书》、《汉学堂丛书》都有辑录,另有赋颂等作品。东汉著名儒家学者、经学家、哲学家、文学家。
少好学,无常师。从名儒挚恂游学,博通经籍。俊才善文,从京兆(今属西安市)处士挚恂问学。东汉·安帝(107年)时,任校书郎,诣东观(朝廷藏书处)典校秘书。因得罪朝廷当权的外戚邓氏,滞于东观,10年不得升官。直到建光元年(121年)邓太后死后,才召拜郎中。汉桓帝(147-166年)时,外任南郡太守,因忤大将军梁冀,遭诬陷,被免官,髡徙朔方。后得赦,复拜议郎,重在东观著述,以病辞官,居家教授经学。为人达生任性,不太注重儒者节操 ,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人称“绛帐教授”,开魏、晋清谈家破弃礼教的风气。其学生多达400余人,升掌入室者廉洁有50余人,其中郑玄、卢植是佼佼者。博通今古文经籍,世称“通儒”。长期在东观校书著述,为能综合各家之学,遍注古文经典,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善于头绪前人的学术研究成果,想训解《左氏春秋》,及见贾逵、郑众的著作,就说:“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即博,吾何加焉!”(《后汉书·马融列传》)综合了贾、郑二家的优点,撰成《春秋三传异同说》,是《春秋》学集大成的一部专著。还与北地太守刘环讨论过《春秋》学的一些分歧问题,“争论古今学”,辩论《公羊》与《左氏》的得失,所言有理有据,扩大了古文经学的影响。依据考证,注《易》,源于《费氏易》,又杂采子夏之说以及孟氏、梁丘氏、京房氏诸家《易》学。注《尚书》,取郑氏父子和贾逵之说。注《诗》,除《毛氏诗》外,兼采《韩诗》。此外注《三礼》、《孝经》、《论语》;甚至注《老子》、《淮南子》、《离骚》、《列女传》(刘向撰)等。还著赋、颂、碑、诔、书、记、表、奏、七言、琴歌、对策、遗令,凡21篇。其学术属于古文经学中的一种典型。在儒家经学的发展史上,开始了综合各家、遍注群经这种带有开创性的工作,经注成就,使古文经学开始达到成熟的境地,预示着汉代经学发展将步入新的时期。
东汉·桓帝延熹九年(166年)病卒,享年87岁。经学著作多已散佚,明·张溥辑有《马季长集》,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黄奭《汉学堂丛书》有部分辑录传世。
马臻(东汉·顺帝时期著名水利专家)
马臻(生卒年不详),字叔荐,东汉·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一说扶风郡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东北)人。官至会稽郡太守。到任之初,为了保持和发展农业生产,详考农田水利,发动民众,以工代赈,创立了中国水利史上最早最大之水利工程之一“镜(鉴)湖”。东汉·顺帝时期著名水利专家。
东汉·顺帝永和五年(140年)任会稽郡太守。时治所山阴,看到连年水涝为患,民无所依。山阴北临后海,南傍群山,每当潮汐倒灌,山洪暴发,即成茫茫泽国,田园淹没,平原沼泽一片,百姓流离失所。为兴利除害,经艰辛考察平原水利情况后,为了保持和发展农业生产,制定了总纳会稽山北部36源之水于湖内之宏伟规划,发动民众,以工代赈,主持修建东至曹娥江,西至钱清江,全长127里,周358里,总面积200余平方公里之镜(一名鉴)湖大型水利工程。工竣使整个会稽山北部平原免遭洪水之苦,又得灌溉之利,曹娥江以西约9000顷土地,收成大增,使山阴富甲天下。南宋·王十朋赞为“杭之有西湖,犹人之有眉目;越之有镜湖,犹人之有肠胃。”实为中国水利史上最早最大之水利工程之一。
筑镜湖会淹没豪门冢宅,侵犯了一些豪门贵族利益,遂遭豪绅诬陷,以溺死百姓罪,虚列死人姓名,联名具状控告,蒙冤入狱,后竟被朝廷处以极刑,卒岁不详。越人悲愤不平,将其遗骸由洛阳迁回山阴,于鉴湖边建墓立祠以祀。墓葬南向,封土四周条石砌筑,高约2米。唐·武宗元和九年(814年)重修,又建马太守庙。明间额坊上刻北宋嘉祐元年(1056年)仁宗所赐封号“利济王墓”四字,墓前设祭桌,并置墓碑、牌坊,上刻“敕封利济王东汉会稽郡太守马公之墓”,为清·圣祖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知府俞卿所立。后几经重修,保存至今,并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事迹见《嘉泰会稽志》等有载
欢迎光临 中昌瑞得文化产业(北京)有限公司---中华马氏研究 (https://zhmsyj.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