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昌瑞得文化产业(北京)有限公司---中华马氏研究

标题: 汉文化集大成者—马融 文/靳... [打印本页]

作者: 马玉彪    时间: 2019-9-28 10:34
标题: 汉文化集大成者—马融 文/靳...
                                  汉文化集大成者—马融
                            文/靳阿妮

   马融,东汉右扶风人,伏波将军马援的侄孙。我国著名的经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汉代诸多学者中的杰出代表人物。他博学多才,名重海内,据清末民初著名学者陈邦福撰写的《后汉马季长先生融年谱》中记载:“马融通十一经,为《易》、《书》、《诗》、《三礼》、《三传》、《论语》、古文《孝经》作注,在汉代人通晓经籍到马融为极点”
   马融少年时就师从号称“关西夫子”的挚恂学习数年,是当时有名的青年才俊,其后奉诏进入东观校书,著述颇多,且与当时的名士张衡、许慎等交好。马融在东观著述的过程中发现由于经过秦始皇焚书坑儒,加之距离春秋战国时代遥远,很多著作漫漶湮灭,世人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和学习有非常大的困难与疑惑。以讹传讹,曲解歧义,各立门户,流派纷呈等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有些诠释更是以偏概全,荒诞不经,严重偏离了儒学经典的本意,与儒学思想博大精深的内涵相去甚远。
    马融在目睹了当时各个儒家学派的乱象后,决定溯本追源,去伪存真,以自己渊博的学识和严谨的治学精神,诠释和还原儒学经典的真谛,为后世留下光辉的篇章。他深入研究眢家典籍,遍注群经,正本清流,匡校歧义,在他的努力下古文经学得以昌明,并盛行于世,被越来越多的儒者所接受和学习,由此奠定了汉文化的坚实基础。中国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侯外庐先生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第二卷中对马融经学进行评价时说:“两汉经学结束的显明的表现,就是经今古文学的合流,在这一点上,马融恰是这一时代思想转捩的体现者。
    马融不仅在经学方面造诣颇深,在思想和教育领域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忠”、“孝”乃中华文化的精髓,“忠”以治国,“孝”以齐家。马融为孔子的《孝经》补阙而著《忠经》,使“忠道”理论得以形成完整的体系,开创了中华民族“忠”文化之先河。他的“忠道”思想影响中华民族两千年,时至今日仍然历久弥新,就像陈年佳酸一样沁人心脾。他一生最为后世称道的是对“忠道”思想的身体力行和对汉文化的大力传播。尽管他生不逢时,壮志难酬,宦海沉浮,命运波折,几遭杀身之祸,但他始终如一,不改初衷,不论身居官场还是身处民间,都是先天下之忧而忧,想方设法为国家分忧,并且不遗余力的传播汉文化。他每到地便广纳生徒,亲坐高堂,呕心沥血,孜孜传经,而且“有教无类”,只要有心向学者均可以参加学习。马融的这一举措,在当时可以说是非常超前的,在各地受到了老百姓的大力欢迎在官邸、在庭院、在集市、在乡村……都留下了马融讲学的身影,受教化的老百姓数不胜数在当时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有民间流传下来的二副对联为证,一副是:“铜柱宣威东汉集勋屡出云台将相,忠经传世西秦开化裁成帐冠童”。另一幅是:“绛帐夜晚灯下传薪,东汉大儒没过马融”。通过这两幅对联就可以看出他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更能说明他当时设帐讲学对后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明末清初学者程允升在其所著的儿童启蒙读物《幼学琼林》中写道:“马融设绛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孔子居杏坛,贤人七十,弟子三千。”后人把马融与孔子齐名并列,由此可见他在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

    马融的一生跌宕起伏,平凡而又伟大,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就像红烛一样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公元166年,大儒马融走完了他88岁的人生历程,安然离世。他要求弟子们在他死后不树碑、不立传、不留名,只求默默无闻。就像他的一生从来都是视名利如粪土,不求浮华虚名,彪柄干古,只求责任担当,有益家国,有益后人。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他是一位默默无闻的英雄,但真正的英雄,历史是不会遗忘的。翻开《二十四史》,他点点滴滴的故事便跃入眼目。他的挚友、他的弟子、他的后裔身上无不折射出他夺目的光芒,他的挚友张衡、许慎、窦章、刘珍、蔡伦、崔瑗等都是当世名杰。他的弟子更是成干上万,遍布全国各地,弟子里出了很多像大尚书卢植、经神郑玄这样名传干秋,堪为士之楷模的杰出人物。再传弟子刘备更是以忠义立世,深得民心,得以三分天下。他的两个女儿才貌俱美,其事迹被记入了《后汉书列女传》,他的族孙马日磾以才学入仕,官至太傅。他的后裔马周、马植都是唐朝有名的宰相。特别是马周更是千古贤相,唐太宗李世明在他的辅佐下,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盛世”。从历史上有关马周事迹的记载中,我们发现他的事迹竟然与他的先祖马融有出人意料的相似之处,看来真的是马氏良好家风的传承。只不过他比马融幸运,他辅佐的是一位贤明的君王,所以仕途顺畅。而马融却仕途坎坷,历经波折,但正因为如此,才成就了一代大儒的另类传奇人生。

    马融一生讲学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后世人或建庙宇、或设书院、或建祠堂…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对一代宗师马融的尊敬和怀念之情。湖北荆州有马融祠和绛帐台,甘肃成县有马融讲经遗址,陕西周至的仙游寺有他青年时奋发读书的“马融石室”,陕西扶风有马融讲经台和绛帐传薪”碑刻,山东、四川、兴平等地有马陵冢(为纪念马融而修建的陵墓),扶风县“绛帐镇”的地名也是由马融的“绛帐传薪”而来。因马融,古语中的“绛帐”一词又成了对老师的称谓和舞台艺术的表现形式。

斯人已逝,幽思长存,历经两千年的沧海桑田,他的身影依然鲜活,他为后人竖起了一座精神丰碑,开启了中华文化繁荣昌盛的先河,历史将永远铭记!

                      作者简介:
      靳阿妮,女,汉族,1978年4月生,陕西宝鸡人,毕业于西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马融文化研究会研究员,《建忠文化》编群,曾主编《马融》、《大儒马融》已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psb.jpg (76.4 KB, 下载次数: 748)

psb.jpg

005PdQGkzy7xikuSPKcac.jpg (95.36 KB, 下载次数: 756)

005PdQGkzy7xikuSPKcac.jpg

psb (2).jpg (184.44 KB, 下载次数: 761)

psb (2).jpg





欢迎光临 中昌瑞得文化产业(北京)有限公司---中华马氏研究 (https://zhmsyj.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