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林(P37),今年81岁了,我们正聊着, 进来了三个人,马永敬,马传俊(P37),马荣绪(P37),永林都做了介绍,他接着说,他多年退休在家,原来在赵湾水库上班,和我们马岗村当时在石佛寺公社任书记的马永祥(P27)称兄道弟,非常熟悉.他还记得他们的祖先原来在陡坡水库里的史坪居住时,所立的一块石碑上的四句诗: “宅照面澜溪,森森古柏齐,红尘飞不到,时有鹤来啼.”这首诗写得太好了,我和我全文叔反复记了后,都啧啧称羡.这首古诗的意境深远,我永林老爷的记忆犹新,我们都感到此次来蒋沟和陡坡不虚此行,这时,我提议我们一起留个影做个留念,我永林老爷欣然同意,就从家里拿出了祖宗牌位,在大门外面站成两行,我举起相机“啪、啪、啪”地连续照了好多张.此时,天色已晚,我把我们三人的联系电话和登记马氏人员的事情写在一张纸上,交给了年轻的马传俊,我们就和他们握手告别,离开了陡坡,急急忙忙地往回赶,晚上7点才到家.
10月13日下午1点20分,与我全文叔一起坐我凤斌叔驾驶的三轮车向柳泉铺进发,头天,我们就已约好要到马小庄去, 因为我们在蒋沟我传甫大叔家的中堂上,见到了七世祖自秀四个重孙中的老三行云,于咸丰七年迁到了马小庄, 28年前,我在黑龙江友谊农场五分场子弟学校教书时,认识一个女老乡,姓马,名字我记不起来了,只记得她男的姓孟,是南阳市郊区人,他们家对我如亲人一般,在黑龙江我独自一人,孤独寂寞,我每个星期天都到他们家吃饭,唠嗑,他乡遇大姐,我在他们家,倍感家的温暖,1985年暑假到来了,我要回河南探家,这位大姐说,她娘家在柳泉铺东边的马小庄住,她让我给她父亲带些东西回去.那年暑假,按照我大姐给我写的地址骑自行车找到了马小庄,把东西交给了她的父亲,她父亲是个热情好客,有文化知识的人,他给我谈起了他小时候和大人们一起到过马岗拜祖认亲,到马岗西洼六亩地老坟上烧香祭祖,在德高望重的马德昌(P8)家里吃饭,住宿.他给我讲这个事情的时候的表情和我在他家吃饭的情况,我现在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毕竟过去28年了,老人家的情况怎么样了,我那位可敬可亲的大姐家的情况怎么样了,坐在我凤斌叔的三轮车上,思绪万千,没过多久, 大约3点我们到达了马小庄,这个庄不算大,东西长,外姓人居西,马姓人居东,我们就直接到了庄的东边,见到一位老人,正在那里摘辣子,我们上前询问,他就把我们领到一个叫马传波(P38)家,说他家保存有家谱,可是那家人大门紧锁,不在家,我凤斌叔与我全文叔到前面问去了,当时,过来了一位阿姨,我就问起了28年前,在黑龙江的那位大姐的情况,阿姨指着前面的二层楼房告诉我,那家就是她父亲家,她和她父亲几年前都去世了,那房子是她弟弟住的,现在没人住,她弟弟搬到南阳住了.我听后非常伤感,好长时间说不出话来.此时,我凤斌叔和我全文叔问到一个叫马传玺(P38)的人,在庄南居住,我就辞别了那位阿姨和他们一起到村南边,找到了马传玺家, 马传玺,60多岁,神采奕奕,身体健康,一家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们能说出他们的祖先马行云从陡坡水库里面的史坪迁到马小庄以后繁衍的很多代人的名字,我们听后感到很欣慰,传玺的儿子单名一个“上”字,是个很孝敬祖先的人,他说: “我早就想把我们这里的家谱续起来, ”只不过前面老祖先的名字,他不知道,这次我们来可算帮上他大忙了,我们就让马上抄写了七世祖以上的四代祖先的名字,排了辈分,马上是始祖马五老的第十七世孙,和我同辈,最后,我给马上写了个条子,要求他把马小庄的马氏族人登记后交给我,编入马氏总谱,下午4点30分,我们和他们握手告别.
10月17日下午3点30分,我们一行4人,我凤斌叔、我全文叔、我海长叔和我,坐上我全文叔开的老年旅游电车,朝曲屯镇方向的官路河进发,之前,在我海长叔家,他说,我书梅大爷在世的时候曾经给他说过,到官路河下了大坡,坡的两边,有3个庄,都姓马,那是早年间,从我们马岗分出去的老弟兄三个,在那里居住,每人繁衍了一个庄.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和他们续起来,编入马氏总谱,当我们过官路河,下了大坡,到公路边的柴庄问了好几个人,他们都说没有像我们所说的3个庄,而且方圆10里内都没有,只有返回5里地,朝南4里的关帝庙,有一个小队全是姓马的,我们只好原路返回5里,向南4里,朝关帝庙奔去,路好车快,不一时,就到了关帝庙,庄南头,正在唱大戏(P49)哩,我们到戏场问了一位姓马的老先生,他很客气地领我们到村北头,见了一位叫马学源(P49)的老先生,73岁,得知带我们来的这位老先生叫马永志(P49),76岁,学源老先生家的条几上放着一个镜框,镜框里有一张老人的相片,上面写着马子梅先生,学源告诉我们,这是他的父亲,已经去世几年了,是镇平县察院小学第一任校长,是宛西当时有名的教育家.我们问起他们这一支马姓来源,他们说他们是从鱼池马迁移来的,我不知道鱼池马在哪里,也不知道这“鱼池马”三字的正确写法,知道了他们不是从马岗分出来的,但是至少我们都是同祖同宗的,学源家里摆放着一支很长的旱烟袋,我们都没见过有那么长的旱烟袋,我们对此都十分感兴趣,我提议让学源拿着那支旱烟袋到院子里,我们一起合影留念,他们都欣然同意,一到院子里站好,我就按动相机很快地照了相,我们就辞别了这两位老先生,离开了关帝庙,一路无话,于下午6点到家.
11月2日下午,我上网浏览,搜索马氏家谱网,发现历朝历代的我们马氏族人,对社会贡献非常大,我现在把卓有成效的马氏名人列于后面,让我们都记住这些名人吧.
(一) 马援(前14—49)东汉名将。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初年大将军。公元前14年生,公元49年卒。新莽末,为新城大尹(汉中太守),后依附割据陇西的隗嚣,继归光武帝刘秀,参加攻灭隗嚣的战争。汉建武11年任陇西太守,率军击破先零羌。建武17年任伏波将军,封新息侯,后在进击武陵“五溪蛮”时,病死军中。曾在西北养马,得专家传授,发展了相马法,著有《铜马相法》。马援为扶风马家祖先。
(二)明德皇后马氏(38-79),汉明帝刘庄唯一的皇后,伏波将军马援的三女儿。她品行高尚,孝顺温和,获得了太子刘庄的专宠。但马氏始终没有生育,她只好另找年轻侍女给太子侍寝。但她没有嫉妒,反而对那些女子嘘寒问暖,照顾备至。永平三年,皇太后阴丽华下旨,说马贵人德冠后宫,宜立为后,于是马贵人成为正宫皇后,养子刘炟也成为皇太子。马皇后性格节俭,有美德,明帝十分敬重。马皇后虽然无子,但与明帝始终夫妻恩爱,皇后之位坐得稳稳当当的。明德马皇后是中国第一位女史学家,著有《显宗起居注》一书,开创了“起居注”这一史书体例之先声。公元79年(建初四年),马皇后去世,终年四十一岁,谥号明德,与汉明帝合葬于显节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