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马氏研究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8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鸿斌:马氏直系祖先的迁徙时间及其迁徙路线考(图)

[复制链接]

1020

主题

1183

帖子

538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380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07:19:2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鸿斌:马氏直系祖先的迁徙时间及其迁徙路线考(图)
                               马氏直系祖先的迁徙时间及其迁徙路线考

                          马鸿斌
    笔者按:笔者为壮族,根据笔者的祖先祖坟石碑的碑文记载,在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笔者的祖先在广西南宁市隆安县古潭乡马村一带生存和繁衍,至今也有约1000多年。从笔者的直系第16代的“始祖”——马应华(推测出生为1512年左右)开始迁徙到南宁市西乡塘区双定镇义平村“香山”的生存和繁衍至今,也经历了约500年的历史。
    本文原载2009年6月出版的由笔者主编的《广西南宁市武鸣华侨农场(南宁华侨投资区、中国—东盟经济园区)宁武分场内张队马氏宗谱暨戊子年特刊》。  

         
一、宋代以前,我们祖先从哪里迁徙而来,是来自山东青州府白马苑”(河南滑县东旧滑县城——白马墙村”),还是本土世居的少数民族(壮族)原住民或者其他,尚需要进一步考证。
二、来到广西南宁市隆安县古潭乡马村的时间:宋代(公元960—1279年)
在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马氏祖先在广西南宁市隆安县古潭乡马村一带生存和繁衍。
(一)考证依据一:根据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双定镇义平村“香山”的“始祖”马应华之三子、“高祖”马振意(笔者一脉直系高祖马振益的三弟,笔者一脉应称为“高祖叔”)的祖坟墓碑上铭文记载:“振意系应华公之季子也,原籍住隆安马村,因宋末之世流△迁徙……(下文因碑文受蚀看不清)”。(笔者注:△表示该字缺损,看不清。)
(二)考证依据二:根据广西南宁市隆安县古潭乡“马村”村的马氏宗亲于“康熙五十一年壬辰岁(笔者注:即1712年)”为“马村”村的“马氏始太祖”——马良达立的石碑上镌刻着:“自汉光武从伏波将军马援征交南始居古潭之地,然原出自山东青州府白马苑,云然则。”这就是说,“马村”的马氏宗亲自认来自“山东青州府白马苑”。宋代以前,我们祖先是来自“山东青州府白马苑”(“河南滑县东旧滑县城——白马墙村”),还是本土世居的少数民族(壮族)原住民或者其他,尚需要进一步考证。
根据“马村”的“马氏始太祖”——马良达的第十三世孙“马明哲、马振光、马帝锡等”倡议重建的“马良达”墓碑,并于“康熙五十一年壬辰岁(笔者注:即1712年)”立碑镌刻着“马明哲、马振光、马帝锡”为“第十三世孙”。由此,我们推测如下:每一代以22年至30年计算,第13代的时候正好是立碑时间——“康熙五十一年壬辰岁(笔者注:即1712年),那么,我们倒计算“马良达”生活的年代应该是:1712年-(22年至30年)×13代=1712年-(286年至390年)=1426年至1322年。
马村马氏始太祖”——马良达所在的年代应该是:公元1322年也就是元代英宗二年(壬戍年)到公元1426年也就是明代宣德一年(丙午年)这段时间。
由于“马村”的“马氏始太祖”—— “马良达”墓碑镌刻是从第12代世孙开始的,从第2代到第11代已经失传,因此,目前,马良达从第2代到第11代的马氏子孙排辈无法考证。
笔者注:“马村”的“马氏始太祖”——马良达生活的年代:公元1322年到公元1426年,中国此时的历史:中国著名文学家施耐庵(?—约1370年)完成著名的《水浒传》。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明。中国著名文学家罗贯中(?—约1400年)完成著名的《三国志演义》。1405年—1433年,伟大航海家郑和(原名:马和)七次下西洋。1407年,《永乐大典》修成。1426年—1434年,制作出著名的香炉——“宣德炉”。
三、从隆安县古潭乡“马村”迁徙的路线考证:马氏祖先最早来自于隆安的“马村”,再迁徙到“香山”(出现了“马氏始祖”马应华),然后迁徙到“澄楼(或澄灵)村”(位置在哪里?今后进一步考证),最后再迁徙到“内张村”。
2009年3月27日,鸿超将第一稿《广西南宁市武鸣华侨农场(南宁华侨投资区、中国—东盟经济园区)宁武分场内张队马氏宗谱——马氏世系图表谱》和《广西南宁市武鸣华侨农场(南宁华侨投资区、中国—东盟经济园区)宁武分场内张队马氏宗谱——分房脉家族文字谱》经过各房脉校对、补充和完善后带到南宁交给鸿斌;同时还将鸿彪绘制的《宁武分场内张队地形示意图和马氏祖坟分布图》等资料交给鸿斌。
当天,鸿斌、鸿超和鸿彪(电话联系)研究,最后大家就最后还没有明确的问题——“马村”的“马氏始太祖”马良达、隆安县“那东”村祖宗、“澄楼(或澄灵)村”祖宗、“马氏始祖”马应华和“邕宁忠朋村”之间的关系问题最后明确如下:
1、据鸿超介绍,关于隆安县“那东”村,可能是因时间太长,曾经去过的内张村里的前辈说可能记错,没有去过该村,正确的应该是去“香山”。这样,有关的隆安县“那东”村问题应该不存在。
2、关于“邕宁忠朋村”以及马家福问题,经与鸿彪(电话联系)介绍,得知如下:据鸿彪祖辈介绍,马家福可能是“马喜现”那一辈的另外一马氏支脉的后代,而不是我们直系祖先“马喜现”这一支脉的,而且,我们这次编修的宗谱里也没“马家福”名字或者以“家”排辈的马氏宗亲。因此,“邕宁忠朋村”应该是我们马氏另一支脉的居住地,而不是我们直系祖先的居住地。
3、关于“澄楼(或澄灵)村”,经鸿彪于2009年3月21日提供的书面文字介绍,家谱里出现该地名应该可信,但是他父亲写“澄楼(或澄灵)村”可见也是当时并不确定是“澄楼”还是“澄灵”, 鸿彪认为“本身就应该断定其也是一种猜测”;他还认为,也可能是壮族语言的发音(谐音)翻译过来,如:“邓圩”或者“定龙”一带,“邓圩”是地名,“定龙”或“定龙水库”是祖墓所在地。
但是,据鸿超介绍,他目前不知道是否有“邓圩”或者“定龙”(定龙水库)。因此,“澄楼(或澄灵)村”目前还不知道在哪里,留到今后进一步考证。
根据上述情况,笔者推断最后的结论为:
结论一:我们马氏祖先最早来自于隆安的“马村”,再迁徙到“香山”(出现了“马氏始祖”马应华),然后迁徙到“澄楼(或澄灵)村”(位置在哪里?今后进一步考证),最后再迁徙到“内张村”。
结论二:我们马氏祖先最早来自于隆安的“马村”,然后迁徙到“澄楼(或澄灵)村”(位置在哪里?今后进一步考证),再迁徙到“香山”(出现了“马氏始祖”马应华),最后再迁徙到“内张村”。
根据上述考证,“马村”的“马氏始太祖”——马良达所在的年代应该是:公元1322年也就是元代英宗二年(壬戍年)到公元1426年也就是明代宣德一年(丙午年)这段时间。
假设以每一代人20岁—30岁计算,马良达从第2代到第11代的马氏子孙生活的年代大约为:第2代马氏子孙生活在公元(1342年—1352年)至公元(1446年—1456年);第11代马氏子孙生活在公元(1542年—1652年)至公元(1646年—1756年)。
也就是说,马良达从第2代到第11代的马氏子孙生活的年代大约为:公元1342年—公元1756年。
假设:我们的“始祖”马应华是马良达从第2代到第11代的马氏子孙,而马应华的出生年代大约在1512年左右(详见下文的推测),时间恰好符合。
由此得出最终结论:我们马氏祖先最早来自于隆安的“马村”,然后,再迁徙到“香山”(出现了“马氏始祖”马应华)。
四、在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双定镇义平村香山的时间:(宋代末期)1279年之前至(清乾隆六年)1741年之间。确切的说,是在公元1322年以后,即是公元1512年左右(“始祖”马应华的出生年代)。
考证依据:根据“始祖”马应华之三子、“高祖”马振意的祖坟墓碑上铭文记载:“振意系应华公之季子也,原籍住隆安马村,因宋末之世流△迁徙……(下文因碑文受蚀看不清)”。可推断,宋代末期,即1279年之前(至今大约800年),马氏祖先迁徙到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双定镇义平村“香山”一带生存和繁衍。
由此推断:马氏祖先来到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双定镇义平村“香山”的时间:1279年之前。
根据“始祖”马应华及其三子、“高祖”马振意两座祖坟墓碑上铭文记载:立碑时间均在“乾隆六年(编者注:公元1741年)辛酉岁辛卯月辛卯时”,由此推断:马氏祖先或部分宗亲在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双定镇义平村“香山”的生存和繁衍的时间:(宋代末期)1279年之前至(清乾隆六年)1741年之间。
但是,根据上述考证,“马村”的“马氏始太祖”——马良达最早生活的年代应该是公元1322年也就是元代英宗二年(壬戍年),因此,马氏祖先来到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双定镇义平村“香山”的时间应该在公元1322年以后。
而马应华的出生年代大约在公元1512年左右(详见下文的推测),马氏祖先或部分宗亲最早来到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双定镇义平村“香山”的生存和繁衍的时间:公元1512年左右(“始祖”马应华的出生年代)。
笔者注:公元1512年左右,我们的“始祖”马应华出生的时代,此时,中国明代著名的文学家、《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于1500年出生,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于1518年出生。
五、在广西宣化县(后为南宁市邕宁县,今为南宁市邕宁区)澄楼(或澄灵)村的时间:“清朝初年”(1644年或以后的几年)之前,即明代的1542年左右至1644年这段时间内,具体时间待考证。
考证依据:根据1984年马道喜整理的手抄纱纸版本马氏宗谱——《祖宗名簿》中《前言》内容记载:“我祖原籍系宣化县(即今邕宁县)澄楼(或澄灵)村人。于清朝初年,先祖马喜县往上武缘县(今武鸣)视彼旷野…”。
“清朝初年”是指哪年,没有详细记载。清朝是指:从清顺治1年(1644年)至清宣统的1911年。“清朝初年”应是指“清顺治1年(1644年)”及以后的几年,那么,可以证实先祖马喜县最早来到“内张村”的时间:1644年或以后的几年。
根据本文下文论述的推论,马喜现的父亲马一形的出生年代大约为1572年左右,而马一形的父亲,就是“高祖”马振益(长房)的出生年代大约在1542年左右,“始祖”马应华的出生年代大约在1512年左右。
由此推断:“我祖原籍系宣化县(即今邕宁县)澄楼(或澄灵)村人”是指“马喜县(现)”的父亲马一形、爷爷马振益的原籍“广西宣化县(后为南宁市邕宁县,今为南宁市邕宁区)澄楼(或澄灵)村”,而“马喜县(现)”的父亲马一形、爷爷马振益在广西宣化县(后为南宁市邕宁县,今为南宁市邕宁区)澄楼(或澄灵)村的时间应为:“清朝初年”(1644年或以后的几年)之前,即明代的1542年左右(马振益的出生年代)至1644年这段时间内,具体时间待考证。
六、马氏祖先——马喜现来到内张村的时间:(康熙壬寅)1662年之前,1632年前后,具体是时间是:1632年前后至1644年或以后的几年这段时间。
(一)最早来内张村的马氏祖先——“马喜现名字考证
1、根据“内张村”的老人听祖辈说最早来“内张村”的马氏祖先为马喜县(马喜现),根据1984年马道喜整理的手抄纱纸版本马氏宗谱——《祖宗名簿》中写为“马喜县”。
2、乾隆六年(1741年),马氏后代在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双定镇义平村“香山”立墓碑纪念祖先。经过对“始祖”马应华(妻子隆氏)的墓碑铭文考证:
“始祖”马应华(妻子隆氏)——子:振益(长房)、振升(一房)、振贵(二房)、振意(三房)——(长房:振益)孙:一财、一相、一形、一能——(一形,马振益二子)曾孙:玄成、喜现(马一形长子)——玄孙(玄成):尚掌、尚庆;玄(喜现):福麟(马喜现长子)、福合(马喜现次子)——寿男、寿凤、寿凰、寿燦、寿暨、寿台、寿明、寿奎、寿老——(以下省略)。
得知最早来“内张村”的马氏祖先名字为“马喜现”。《祖宗名簿》中写为“马喜县”应为误笔,应以“始祖”马应华(妻子隆氏)的墓碑铭文记载的“马喜现”为准。
(二)根据内张村内已经发现的最早的马氏祖先的祖坟——马寿暨(马福麟之长子)的墓碑考证
根据“内张村”内已经发现的最早的马氏祖先的祖坟——马寿暨(马福麟之长子)的墓碑(编者注:原墓碑的“暨”是上“既”下“木”,查阅《现代汉语词典》无此字)铭文记载:“寿暨乃麟公(编者注:即马福麟)之长子,生于康熙壬寅七……”,又记载其“享阳八十九”,卒于“乾隆庚午二月”。可以考证得出:祖先马寿暨生于1662年,卒于1750年,享年88岁,古代按虚岁计算,刚好89岁。
祖先马寿暨墓碑立碑时间为“△△(编者注:原石碑该两字已损坏)三十△(编者注:该字为异体字,不知道什么字,可能是古壮字)年三月十三日午时立”。根据其碑文记载有:因为先年入葬时未勒石碑,“越数年竖立碑”,我们推断,祖先马寿暨墓碑立碑时间应该是:乾隆三十年至乾隆四十年之间,也就是公元1765年至1775年之间。
而马福麟为马喜现的儿子。由此,我们可以推断,马氏祖先马福麟最早来到内张村的时间应在公元1662年之前(以马寿暨生于1662年为依据)。而马喜现最早来到内张村的时间还要更早一些,应在1662年之前。
再按当时结婚生子的年龄推断如下:1662年马寿暨出生的时候,假设其父亲马福麟的年龄大约在30岁左右,也就是说马福麟出生于1632年左右。依次推断:1632年左右马福麟出生的时候,假设其父亲马喜现也是30岁左右,可推断马喜现的出生年代大约是1602年左右。
这样依次类推,马喜现的父亲马一形的出生年代大约为1572年左右,而马一形的父亲,就是“高祖”马振益(长房)的出生年代大约在1542年左右,“始祖”马应华的出生年代大约在1512年左右。
而“高祖”马振益(长房)与马“高祖叔”振意(三房)为同胞兄弟,按当时一房最小的年龄差距为2岁左右计算,推断“高祖”马振益(长房)应该比“高祖叔”振意(三房)年长6岁—10岁左右。
因为推断出“高祖”马振益(长房)的的出生年代大约在1542年左右,所以“高祖叔”振意(三房)的出生年代大约在1548年—1552左右。假设“高祖叔”振意(三房)寿命为60—80岁,那么,他的卒年大约为1608年—1632年左右。
而“始祖”马应华及其三子、“高祖”马振意两座祖坟的立碑时间均在“乾隆六年(编者注:公元1741年)辛酉岁辛卯月辛卯时”同时立的,也就是大约在“高祖叔”振意(三房)去世100年多以后,子孙才来这里立碑的。看起来似乎不合实际,但实际上这样的例子就很常见。比如:生在清代的祖先马必渭及其夫人的两座祖坟都是1994年由马氏后代立的,立碑时间也都在祖先去世100年以后才立碑的。
(三)根据内张村内已经发现的马氏祖先的祖坟——马会选(马寿之子)的墓碑考证
根据“内张村”内已经发现的马氏祖先的祖坟——马会选(马寿燦之子)的墓碑记载:“会选乃燦公之子麟公之孙也,生于康熙已卯年五月初七”,卒于“乾隆二十三年十一月十六日。”即马会选生于公元1699年,卒于1758年。
马会选于1699年出生的时候,他的伯父马寿暨(生于1662年,卒于1750年)刚好37岁。推断:因马寿燦乃马福麟之次子,如果马寿燦比其同胞长兄马寿暨(生于1662年,卒于1750年)小1岁至10岁之间的话,马寿出生年代应该在1663—1672年左右,推断出:马会选于1699年出生的时候,马会选的父亲马寿燦的年龄约27岁—37岁。
(四)根据内张村内已经发现的马氏祖先的祖坟——马廷秀(马会选之子)的墓碑考证
根据“内张村”内已经发现的马氏祖先的祖坟——马廷秀(马会选之子)的墓碑记载:“廷秀乃会选之子也,生于康熙庚申年四月二十一日,寿阳五十八岁,终于嘉庆丁已年十月十四日。”即马廷秀生于公元康熙庚申年(1680年),卒于嘉庆丁已年(1797年)。立碑时间为:“道光八年十一月二十日”(即1828年)。
考证:由于碑文记载马廷秀生于公元康熙庚申年(1680年),卒于嘉庆丁已年(1797年),生存了117岁,和“寿阳五十八岁”不符合。
正确应该为:马廷秀生于乾隆庚申年(1740年),卒于嘉庆丁已年(1797年),生存了58岁,和“寿阳五十八岁”符合。因此,碑文的“康熙庚申年”应是“乾隆庚申年”之误,墓碑是马廷秀去世后31年以后的1828年才立,出错可以理解。这点从马廷秀之妻“磨氏”墓碑记载:磨氏“生于乾隆壬戍年”(即1742年)得到验证,也就是说:马廷秀生于乾隆庚申年(1740年),比磨氏大两岁。
(五)根据1984年马道喜整理的手抄纱纸版本马氏宗谱——《祖宗名簿》中《前言》内容考证
1、根据1984年马道喜整理的手抄纱纸版本马氏宗谱——《祖宗名簿》中《前言》内容记载:“我祖原籍系宣化县(即今邕宁县)澄楼(或澄灵)村人。于清朝初年,先祖马喜县往上武缘县(今武鸣)视彼旷野…”。“清朝初年”是指哪年,没有详细记载。清朝是指:从清顺治1年(1644年)至清宣统的1911年。“清朝初年”应是指“清顺治1年(1644年)”及以后的几年,那么,可以证实先祖马喜县最早来到“内张村”的时间:1644年或以后的几年。
2、根据1984年马道喜整理的手抄纱纸版本马氏宗谱——《祖宗名簿》中《前言》内容记载:“我祖大约于清康熙四十年左右来到这里恳地谋生”。 由此可以知:清康熙四十年左右,即公元1701年左右,马氏祖先已经来到“内张村”。 但是没有说明“马氏祖先”是指哪位祖先。事实上,根据上述考证,早于1701年,马氏祖先就已经来到“内张村”繁衍生息。
最终结论:根据上述考证,可以推断祖先马喜现最早来到内张村的时间:1662年之前(以马寿暨生于1662年为依据),并在1632年前后(以马喜现的儿子马福麟出生于1632年左右为依据),或者应该在1644年或以后的几年(以1984年马道喜整理的手抄纱纸版本马氏宗谱——《祖宗名簿》中《前言》内容记载:“清朝初年,先祖马喜县往上武缘县(今武鸣)视彼旷野…”为依据)。
也就是说:祖先马喜现最早来到内张村的时间为:1632年前后至1644年或以后的几年这段时间。
笔者注:祖先马喜现最早来到“内张村”的1632年前后至1644年或以后的几年,中国此时的历史:1630年,李自成、张献忠参加起义。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改汗号帝,国号大清。1637年,宋应星著《天工开物》初刊行世。1642年,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出生。1644年,李自成于西安称帝,国号大顺。同时,清世祖(顺治)入关,定都北京,逐步统一全国。
由上可以看出,我们的直系血缘的祖先沿着广西右江流域由西往东北方向迁徙,即:
1、从南宁市隆安县境内(马村)往南宁市境内的西乡塘区(双定义平村香山)迁徙;
2、再从南宁市境内的西乡塘区(双定义平村香山)往原广西宣化县(后为南宁市邕宁县,今为南宁市邕宁区)澄楼(或澄灵)迁徙;
3、再从原广西宣化县(后为南宁市邕宁县,今为南宁市邕宁区)澄楼(或澄灵)再往南宁市武鸣县境内(武鸣华侨农场的内张村)迁徙。
4、最后从武鸣华侨农场的内张村继续居住或向全国各地迁徙。
我们的直系血缘的祖先沿着广西右江流域由西往东北方向,一直在现在的广西南宁市的行政区划内迁徙和繁衍生息至今将近一千年。
笔者推测,宋代及以前,我们的祖先可能来自:由右江流域上游地区的壮族发源地区迁徙而来或者来自山东青州府白马苑”(河南滑县东旧滑县城——白马墙村”)或者其他,需要进一步考证
七、各房脉子孙陆续迁徙出内张村
20世纪上半页开始至今,马氏子孙陆续迁徙至南宁市武鸣县、南宁市、广西各地、贵州、四川、北京、上海、山东等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生存和繁衍。
八、马氏直系祖先出生的年代考证和推测

1、广西南宁市隆安县古潭乡“马村”村的“马氏始太祖”——马良达:推测生活于公元1322年也就是元代英宗二年(壬戍年)到公元1426年也就是明代宣德一年(丙午年)。(编者注:马良达是否我们马氏直系祖先,尚需进一步考证。)
2、“始祖”马应华:推测出生为1512年左右。
3、“高祖”马振益(马应华之子,长房):推测出生年代为1542年左右。推测“高祖”马振意(马应华之子,三房)的出生年代大约在1548年—1552左右。
4、马一形(马振益之子):推测出生年代为1572年左右。
5、马喜现(马一形之子):推断出生年代为1602年左右。
6、马福麟(马喜现之子):推测出生年代为1632年左右。
7、马寿燦(马福麟之子):推测出生年代为1663—1672年左右;(马寿暨:生于1662年,卒于1750年,享年88岁。)
8、马会选(马寿燦之子):生于公元1699年,卒于1758年。
9、马廷秀(马会选之子):生于公元乾隆庚申年(1740年),卒于嘉庆丁已年(1797年)。(编者著:马廷秀墓碑碑文记载:马廷秀生于公元康熙庚申年(1680年),卒于嘉庆丁已年(1797年),生存了117岁,和“寿阳五十八岁”不符合。“康熙庚申年”应是“乾隆庚申年”之误。)
10、头房(马正高)(马廷秀之子):生于乾隆年间(笔者注:墓碑碑文被泥土掩埋,待考证);卒于道光壬辰年(1832年)。三房(马正刚):生于乾隆丙申年(公元1776年)十月,卒于道光壬寅年(公元1842年)二月。
11、头房:(1)马芝(木+丹):马正高之子,生卒不详(笔者注:未找到祖坟及墓碑)。
(2)马必渭:马芝(木+丹)之子,生卒不详(笔者注:1994年10月12日立的墓碑碑文记载生卒不详)。
(3)马芳连:马必渭之长子,生于1872年;卒于1948年,寿阳77岁。
(4)马进山:马芳连之次子,生于1901年,卒于1982年4月14日。
(5)马道祥:马进山之长子,生于1928年—1929年,卒于2001年1月13日。
                                                                (完)





psb.webp.jpg (131.94 KB, 下载次数: 1157)

psb.webp.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昌瑞得文化产业(北京)有限公司---中华马氏研究 ( 京ICP备2020044749号-2 )

GMT+8, 2025-1-16 02:35 , Processed in 0.06894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