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马氏研究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5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文地址:绛帐传薪说马融作者:平畴远风

[复制链接]

1020

主题

1183

帖子

538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381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2 13:24: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载]绛帐传薪说马融 [url=]转载[/url]


原文地址:绛帐传薪说马融作者:平畴远风

绛帐传薪说马融



马融,字季长。东汉建初四年(公元79年)出生于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去世。马融生于宦族世家,东汉初伏波将军马援是他的族祖,将作大匠马严为其生父。他博学多才,为世通儒,是东汉时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在中国文化史和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平生著述甚丰,著有《三传异同说》,注释了《孝经》、《论语》、《诗经》、《周易》、《三礼》、《尚书》、《列女传》、《老子》、《淮南子》、《离骚》等历史典籍,所著颂、赋、碑、诔、书、记、表、奏、、七言、琴歌、对策、遗令凡二十一篇。文学作品以《长笛赋》较为有名。明人辑有《马季长集》9卷。马融一生的重要学术成就在于对古文经学的深入研究,造诣绝高。成为两汉以来的集大成者。在中国教育史上,他是继孔子之后开创最大的私学办学规模,并在教学方法上标新立异,独树一帜。他之所以声名千古,为后世学者所尊重,是他一生中重视教学,注重人才培养的结果。绛帐一词,已成为后世对讲席或师门的敬称。东汉著名的学者郑玄、卢植、马日磾等,都出于他的门下。

刻苦力学   名师指引

     
    史载,马融“为人美辞貌,有俊才。”但是,年轻的马融当时并没有想过要去出人头地,升官发财,而是选择了跟从著名的学者京兆挚恂游学。挚恂名重一时,对于朝廷的征辟从来没有应诏,而是选择了在终南山隐居读书,授徒讲学。相传马融最初跟随挚恂学习时,自恃年少聪颖,天分绝高,学习浅尝辄止,毫不虚心。挚恂的女儿名叫碧玉,看不惯马融的浮薄习气,有一天,便来到父亲的面前,要求和马融比试学识,一心要挫挫马融的傲气。
    挚恂为女儿和马融出了三道题,第一题是猜字题,谜面是“一牛生两尾”。马融搔头挠耳,半天也没想出谜底。碧玉却毫不犹豫写出谜底答案“失”字。第二题还是一道字谜,并且还是和牛有关,谜面是“牛嫌天热不出头”。马融苦思冥想之后,得意的告诉老师,这一定是个“伏”字。挚恂对他的答案不置可否,碧玉又在旁边地上轻轻写下一个“午”字。
    连续两赛的失利,让马融觉得很没面子,他向老师提出,这种比赛不公平,因为碧玉擅长猜字,他自己则擅长易理推断,请老师重新出题比试。于是,挚恂命出第三道题,要求破解一梦。这道题说的是一个战乱时候的故事:一位年轻妇女和丈夫、儿子失散多年后,寄居在一所尼姑庵里。有天夜里,她做了一个梦,梦见庵里的尼姑命她去推磨磨小麦。她又困又累又伤心,一气之下就跳河自尽了。河里的荷花也倍感伤情,花瓣都随之纷纷落下。
    马融听完题目,简直如堕入五里雾中,想不出一点解梦的思路。踌躇了半天才说,这可能是少妇思念亲人心切,精神出了毛病吧!马融的解答让挚恂哭笑不得,他只好让碧玉讲给马融听。碧玉告诉马融,磨麦,可见麸(夫)面,莲花落后可以见子,这个梦预兆着少妇将和丈夫、儿子重逢团聚。
    在这次学识比试中,马融甘败下风,自愧不如碧玉。从此以后,改弦更张,奋发向上,在周至芒谷(黑水峪)黑龙潭畔,凿石筑屋,心无旁骛,潜心向学,刻苦研读诸子百家经典。在挚恂的悉心指导之下,几年之后,学业大进。特别是撰写文章,才思敏捷,倚马可待。对于经典著作,更是不囿陈说,自有创见。挚恂看到这个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的弟子,心里感到非常满意,就让自己的女儿碧玉嫁给了他。
    东汉永初二年(公元108年),大将军邓骘风闻到马融的才名,就来征召他为舍人(文职属官,相当于助理)。这一年,马融已经三十岁了,但对这个来之不易的从政机会却毅然放弃了。当时,马融在凉州武都一带游学,因为边关不断发生战乱,米价飞涨。马融在困顿当中,连买米的钱也没有了。这时,他才有点后悔,对朋友说,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在现实生活中,马融终于明白,古人的话说得何等明智!只有生命才是最可贵的,失去生命,一切都是白搭。于是,他重新答应邓骘的征召,到大将军府出任舍人一职。当地的民众都以马融被朝廷征召出仕而感到光荣,于是,便把这个地方更名叫做马召,地名一直延续至今。

官场困顿    仕途失意

   
    永初四年(公元110年),马融被封为校书郎中、东观典校秘书,在东汉王朝的首都洛阳国家图书馆—东观工作。朝廷当时由太后邓绥执掌朝政,邓骘兄弟辅政。在朝堂论政时,很多朝臣都认为,天下太平,四海安定,“文德可兴,武功宜废”纷纷提出各种停兵息战的建议。执政者采纳了他们的意见,迅速消减了军队的编制和财政预算。结果,由于武备松弛,引起许多地方盗贼横行,边关一带,一夕数惊。马融有感于朝廷举措失当,造成险象环生,于是就上书批评这种弊端。要求增加军事预算,提高军队实力。这种和主流派意见相左的建议,让邓太后非常反感。因此,马融在东观任上一直坐了十年冷板凳,职务得不到丝毫升迁。郁闷的官场生活让马融顿生归意。于是,他借故侄子去世的机会,上表请求回乡。太后闻知后大怒,诏令各地政府官员,不得录用马融。直到邓太后驾崩,汉安帝亲政。马融才被朝廷重新召回。
    后来,马融在担任武都(今甘肃陇南)太守的时候,发生了羌族叛乱的事件,东汉朝廷派遣大军进行征讨。政府军在战略上一直采取守势,导致迁延时日,靡费粮草,贻误战机。马融看到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事,一定会以政府军失败作结束,便向朝廷上书,请求让自己领兵前去讨伐。结果没有得到朝廷的批准。不久,出于对国家西部边防形势的关心和忧虑,马融再次向朝廷上书建言,分析当时的防务形势,指出兵力不足,防务松懈,战备措施不力,必然会导致西部的羌人和北部的乌桓一起联手,在西北边境造成严峻的军事入侵态势。局势的发展果然印证了马融的预见。只是马融这种具有前瞻性的军事战略眼光,并不被执政者看好。终其一生,怀才不遇的马融始终没有得到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机会。
    汉桓帝时,马融出任南郡(治所在今湖北荆州)太守。当时的大将军梁冀,权倾朝野,红极一时。因为马融当初曾经忤逆过他,这时候就借机报复马融。他授意一些亲信大臣,罗织罪名,对马融进行打击迫害。他们以贪贿的罪名弹劾马融,让朝廷罢免了马融的官职,并发配到朔方(今内蒙包头以西河套地区)服刑。这次政治上的大败输亏,让马融深刻认识到了官场的黑暗和险恶。他原以为从此永无出头之日,连家乡也回不去了,恐怕要抛尸这荒漠之地了!不料,适逢朝廷大赦,他不仅可以免罪回乡,而且重新被任命为议郎,继续到东观著述写作。劫后余生的马融,对如履薄冰的仕途充满了畏惧。于是便以身患疾病为由,上表请求辞去官职。
    历史往往波诡云谲,令人不可思议。马融在官场的政治争斗中不仅完全落败,而且在为人节操品质上,大行有亏,为时贤和后辈所诟病,成为终生憾事。当初,他得罪邓太后以后,受到十年不得升迁的冷遇,深感到权贵人物的可怖。从此,他失去了坚持正义的勇气,开始向丑恶势力妥协,进而同流合污。李固是东汉时著名的忠正耿直的大臣,曾坚决同权臣梁冀为代表的腐朽势力进行殊死斗争。他表现出来的坚贞、勇敢的斗争精神和甘愿为正义而牺牲的浩然正气,深为后人钦敬。就在梁冀极力构陷李固时,马融却受命为梁冀起草了弹劾李固的奏章,造成了助纣为虐的恶劣影响。《后汉书.吴佑传》载:“梁冀诬李固,马融在坐,为冀草章。佑谓融曰:‘李公之罪,成于卿手,李公即诛,卿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马融以此为正直舆论所不齿。为了谄谀梁冀,他还写过一篇《大将军西第颂》,肉麻的对梁冀进行吹捧,亦为时论所羞。大诗人苏轼在游览仙游寺时,曾写下一首诗,马融石室:未应将军聘,初从季直游。绛纱生不识,苍石尚能留。岂害依梁冀,何须困李侯?吾诗慎勿刻,猿鹤为君羞!表达了诗人对马融在人品取向上的不满和遗憾!

杏坛弦歌    绛帐传薪


    尽管官场失意,人品也遭受时人诟病,可当马融回到家乡兴办私学的时候,故乡的黄土地却以无私的胸怀,接纳了这位伤痕累累、身心俱疲的游子。马融毕竟以自己广博的学识,吸引了无数潜心向学的莘莘学子。让他在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领域,独树一帜,铸造了别样的人生辉煌。
    马融开办的私学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学校,上课的学生通常有上千人之多。他的教学方法最有创意,说来令人耳目一新。他的授徒方式特别浪漫,经常喜欢“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他本人就精通音律,更喜欢鼓琴吹笛。一边欣赏女乐们悦耳的丝竹演奏,一边手把高头讲章侃侃而谈。这种潇洒的授课方式,大有寓教于乐的意味,简直就是现代版的行为艺术!于是,历史上就留下了“弦歌不绝,千古流芳”的佳话。诗人刘瀚芳《绛帐》诗云:风流旷代夜传经,坐拥红妆隔画屏。歌吹祢今遗韵在,黄鹂啼罢酒初醒。”表达了诗人对马融这位另类先贤的欣赏和仰慕。马融这种惊世骇俗举动,无疑是对传统封建礼法的大胆突破。基于政治黑暗残酷而步入极端的人生观念,开启了魏晋玄学家崇尚清谈、放浪形骸、蔑视礼法的自由思想先河。
    马融根据生徒众多,师资缺乏的实际,还创造了教学相长,传、帮、带式的教学方法。“使高业弟子,以次相传。”即让他的入室高徒,作为知识的二传手,层层向下辐射。从节约教育资源、扩大教育面进行考量,这种多快好省的教学方法,无疑是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因此,马融的学生虽然人数众多,但能登堂入室,亲聆口传心授的学生,却是为数不多的。就是马融的得意门生郑玄,也有三年见不上马融一面的经历。
    为了规范教学秩序,马融还制订了受业弟子应该遵守的严格学规。在课堂听讲时,不许交头接耳,大声喧哗;不准贪看歌舞,精力旁骛;所留作业,要按时独立完成等。传说有一次某弟子违反学规,马融亲执草秸进行怒笞。血染草秸之后,掷之于地,秸秆立时复活,开花结果。人以为奇,便将这草称为“传薪草”。因而,绛帐传薪一词,至今广为流传。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马融足涉大江南北,弟子广布天下。凡行讲学之处,都有遗迹存留。现今扶风县绛帐镇为其设帐讲学之地,陇海铁路有绛帐火车站;兴平市的汤坊乡,传为马融讲学之地,曾在绛帐外边搭设汤粥棚以供应就读学子,汤坊因此而得名;当地的马陵中学,也以马融的陵墓在此而命名;湖北荆州中学校园内留有绛帐台。这些历史遗存,尽管历尽沧桑,时逾千载,但都在传递着一个恒定的信息,为弘扬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而继火传薪的一代教育大师,功业不朽,英名长存!
    深秋季节,西风萧瑟。早已进入耄耋之年的马融,在学子们的簇拥下,踽步登上家乡黄土高原的南坡举目远眺,渭水滔滔,滚滚东去。其象如潜龙出水,象征着人才济济,传承不绝;逶迤连绵的黄土高原,根基深厚。其象如凤凰扑海,预示着文脉兴旺,更替有继。八十八岁的马融,亲口嘱咐弟子将自己的墓穴选定在凤凰扑海穴上,守望家乡土地,寄意学风永昌。他还一再要求,从简薄葬,入土为安。马融死后,他的学生们谨遵恩师生前遗嘱,一抔黄土,安葬了这位旷代奇有的教育家。三年守孝期间,全国各地学生及四方学人都来墓前祭拜。来人出于恭敬,都脱下鞋子,取土覆墓。每人一双鞋子的泥土,竟然集成一座山丘似的墓冢。较之有汉一代帝王的陵寝,丝毫不显逊色。
    时光荏苒,往事如烟。当年马融苦读的石室,已经沉没在黑河水库的深潭碧水之中。远来的寻幽访胜者只能望水兴叹,无从凭吊!然而,历史又毕竟是公正的。为推动人类文化前进的推车挽毂者,丰碑将永远镌刻在人们的心扉之中!




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昌瑞得文化产业(北京)有限公司---中华马氏研究 ( 京ICP备2020044749号-2 )

GMT+8, 2025-1-23 06:42 , Processed in 0.06328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